第九十二章:
如果說,蘇曼最開始為了開辦打穀廠投資、花錢、買機器的目的,是為了通過麥子脫粒機械化來節省人力,以滿足如今公社裡幾個廠子對勞動力的需求量的話,那麼現在,蘇曼對打穀廠的態度就已經隨著它令人驚歎的發展,而跟著一起發生了變化。
她從原本對打穀廠不抱任何盈利希望的態度,變成了想要大力發展這個廠子的勢在必行。
想要發展打穀廠很簡單,因為花陽縣的幾個公社幾乎都以麥子為主要種植物,她隻要能夠將麥稈公社隻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上半年全部產糧的脫粒工作的事情宣傳出去,就絕對能夠引發其他公社的注意。
蘇曼也不怕其他公社會眼紅她們麥稈公社的效益而跟風也去買機器開廠,因為她比誰都清楚啥叫第一印象,啥叫品牌效應。
在如今已經擁有了麥田服裝廠、麥稈燒磚廠和麥麥打穀廠的公社而言,早就已經不怕彆人模仿他們了,蘇曼甚至希望其他公社能更眼紅自己多一些,最好是能夠引發出一係列的內卷行為。隻有其他公社也開始奮鬥拚搏,整個花陽縣才能夠真正做到前進,做到發展。
這也是蘇曼的最終目標。
當然了,現在說這些言之過早。
當務之急,還是要先儘快把打穀廠的名聲打出去,打響亮了才行。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在蘇曼決心要將附近幾個公社,幾十個生產大隊作為打穀廠主要發展的市場以後,她之前特意交給肖鵬和何石頭負責培訓的那十幾號業務員也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蘇曼當初在選業務員的時候,沒有特意從知青中挖掘,反而是從公社和各大隊裡那些在其他人看來是有些遊手好閒的人裡麵選出了不少慣會油嘴滑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二流子”。
在板正了他們那些不良的習慣,和總是聳肩搭腦的體態以後,這群沒讀過什麼書,但卻因早早就輟學在家,算是半隻腳踏進社會的原因,他們可以說是比那些知青更舍得下臉麵,在學習銷售手段時,也全都表現得格外積極,對蘇曼這樣願意給他們就業機會的人,和廠子,也具備更多的歸屬感。
這是蘇曼最欣賞這些人的地方——
比起知青的清高,他們的能屈能伸才是更能夠適應社會,能夠在未來擁有一定發展的寶貴特質。
要知道,在蘇曼曾經曆過的上輩子社會中,幾乎沒有哪個行業能逃過職業歸途是銷售的發展,但最開始帶動起這個行業的人,並非是啥厲害角色,反而是在社會中被大家忽略的小人物、小角色。
他們可能沒有多高的學曆,沒有強硬的背景,也沒有什麼高大上的人脈。但他們懂得低頭,知道錢難賺屎難吃的道理,懂進退的同時,也做得到死皮賴臉上門推銷,也能麵對冷嘲熱諷始終保持微笑服務。
蘇曼需要就是能做到這些的人,這也是她會在其他人不認同的目光中找來一批“二流子”進行培訓的原因。
——銷售這行業,不需要清高,需要的是白紙黑字簽下來的訂單,是每個月的業績笑意,和能裝進兜裡的票子。
隻是在這些人裡麵,雖然有已經能夠獨立外出鋪貨,也是專門負責服裝廠業務的同誌,但更多的,還是正在接受培訓中,還沒有真正去到外麵完成過獨立鋪貨的愣頭青。
這個消息對於已經見識了之前他們公社六個生產大隊帶給打穀廠巨大效益的蘇曼而言,無疑是夏天喝熱茶,冬天喝冰水,心裡麵是又熱又冷,隻覺得鬨騰得不得了。
作為同樣受到蘇曼之前“殺雞儆猴”行為震撼的人,肖鵬和何石頭兩個人在和蘇曼彙報這個情況時候的心情真可以說是兩股戰戰,提心吊膽。
尤其是在看到蘇曼原本就緊繃的臉,一下子就因他們的話而變得陰沉的樣子,兩個人更是冷汗直冒,腦海中瘋狂想著該怎麼解決眼前的局麵。
肖鵬小心翼翼地說道:“蘇、蘇主任,其實要是不著急的話,我和石頭兩個人,還有另外幾個也算是能獨當一麵的業務員陸續去到其他公社。這算是我們主動加班,都不用廠子算在績效工資裡頭。您看這樣,成嗎?”
蘇曼搖頭搖頭,說道:“鋪貨的事情不能再等了,要是按你說的,你們幾個人輪流去其他公社發展業務的話,不說你們這身體吃不吃得消,就是時間上麵也來不及了。再等下去,黃花菜都涼快了!那其他公社、大隊的人肯定早就都完成手工脫粒的工作了,也根本不需要上咱們打穀廠來了。”
這話一說,肖鵬不敢說話了,隻一個勁兒看何石頭,示意他趕緊想想辦法。
何石頭被兄弟這眼神看得實在沒辦法,絞儘腦汁想了半天,迎著蘇曼審視的目光,他硬著頭皮說道:“既然是時間緊任務急,那就還是讓所有業務員都上,也給新人一個鍛煉的機會……”
蘇曼:“給新人鍛煉的機會可以,如果是這樣的話,談不成也沒關係,但你們要能確保這些新人業務員在談業務,哪怕是談失敗了,也能夠保持冷靜,那我的確是願意給他們鍛煉的機會。”
兩人:“……”
肖鵬和何石頭兩個人都是蘇曼一手培訓出來的業務員,對蘇曼教給他們的《業務員職業手冊》裡的內容可以說是倒背如流,自然知道蘇曼所在意的事情是什麼。
蘇曼給他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告訴他們:“生意談不成沒關係,但一定要懂得進退,該死皮賴臉的時候不能抹不開麵子,該放棄換下一個目標的時候也一定要乾脆果斷,不能胡攪蠻纏。堅決不能做出影響、損傷廠子形象、聲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