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蘇曼帶著兩份計劃書去縣裡找縣長和書記,自然不可能是隻為了一件事,這廠子建房的計劃固然重要,但主要還是屬於邀功,好能借此引出她已經籌謀許久的,真正的計劃——
“……關於全縣生產、種植改造和企業、工廠發展,一條龍計劃?”歐縣長和汪書記兩個人在昨天就已經得知蘇曼今天要來做彙報的事情,出於對廠子建房計劃的好奇,他們是特意將今天上午的工作都挪到了下午,空出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給蘇曼做彙報。
可,說好的建房計劃呢?
還有這個啥一條龍計劃,又是什麼?
歐縣長和汪書記對視了一眼,看著對方都茫然的目光,便也都沒不懂裝懂,直接看向坐在對麵的蘇曼,問:“小蘇同誌啊,你昨天在電話裡和我們說了今天要過來做彙報,但你也說了,是要彙報關於紡織廠建房的事情,可,建房的計劃呢?這個一條龍計劃又是什麼?”
“建房的計劃在這裡。”蘇曼將自己放在桌上的另一本計劃書往前推了推,“這本計劃書是我熬了好幾個通宵寫出來的,可以說是手把手教程,隻要通讀一遍,就能知道該怎麼將紡織廠建房的方案照搬到縣裡的其他廠長身上,簡單易讀,十分好懂。”
蘇曼的意思也很好懂,就是這計劃書隻要不是傻子,不是不識字的人看了,就都不用她再解釋、解讀什麼,就都知道該怎麼做了,所以根本不需要她浪費時間特意說明。
歐縣長和汪書記聽明白了她話裡的意思,便想著把桌上的計劃書拿過來看看裡麵具體的內容,確定一下它是否如蘇曼所說得那麼簡單、易操作,好能儘快推廣出去,爭取能在今年實現全縣工廠的建房計劃。
然而,歐縣長的手慢了,計劃書讓汪書記先一步拿起來了不說,他伸出去的手也跟著摸了個空,多少是有些尷尬,隻能當做是個假動作一樣,伸出去又抬起來,再摸了摸腦袋以後,跟蘇曼推心置腹起來。
“小蘇同誌,你拿這份計劃書交給我們的意思,是不是代表你不介意其他廠子複刻紡織廠的建房計劃,也不介意縣裡以此做宣傳?你真的願意把你想出來的主意分享給大夥兒嗎?如果是這樣的話,縣裡也絕不會占便宜,你有啥想法或是要求都可以提出來,我們也都會儘量滿足你的!”
這倒不是歐縣長以己度人,也不是他小看了蘇曼,覺得她唯利是圖,主要是像這樣的計劃,換做縣裡任何一個廠的廠領導都一定是會藏著掖著不讓其他人學去,以此保證自己廠的利益。
但蘇曼不是彆人啊。
歐縣長自覺在和蘇曼這幾次的接觸中,對她的為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她是個真正想為老百姓辦實事的人,也知道她是一個極有抱負和野心的人。
他這麼問的原因,主要是蘇曼已經把第二份計劃書都拿出來了,此次前來的目的也是一目了然,為的就是讓他們同意第二份計劃書唄。
不如主動問一下,給即將能夠造福縣裡更多工人的,且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大功臣蘇曼一個台階,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果然,歐縣長這邊話音剛落,蘇曼就十分上道地緊跟上來,說道:“這種能夠造福工人,提高人民幸福指數,幫助咱花陽縣發展的事情我怎麼能藏著掖著呢!之前沒說也是擔心計劃不夠完善,擔心出紕漏,所以就拿紡織廠作為試點,把每個步驟都琢磨清楚以後,地基也都已經打好了,確定沒問題了,我這才敢把計劃書拿過來給您和汪書記。至於獎勵,我覺得大夥兒能靠我這份計劃書,都住上樓房,就算是獎勵了!”
說到這裡,蘇曼停頓了一下,嘿嘿笑了兩聲道:“當然了,領導給的獎勵要是不接受,也是對領導的一種否定。所以,您看我這一條龍計劃書……”
“小蘇同誌你呀!”歐縣長了然地給了蘇曼一個促狹的目光,道,“行了行了,既然你這麼看重這份一條龍計劃書,那就先放在我們這,先把建房的事情確鑿好了以後,我保證會和汪書記認真看,也保證會給你一個滿意的回答!這樣你覺得可以嗎?”
“可以可以!”蘇曼笑著,又問道,“那我這個月底等您和汪書記消息?”
歐縣長:“……”
啥叫順杆爬?這就叫!
…………
說話間,汪書記已經將蘇曼帶來的建房計劃……好吧,用建房實操指南來形容它會更合適的計劃書給看完了。
很詳細、很具體、很有實際操作型;
很簡單、很易懂、很讓人一目了然。
隻十來分鐘的時間,汪書記就把全部內容從頭看到尾,這讓他不光對推廣各廠建房這件事情有了一定的把握,還對蘇曼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這篇建房實操指南中,無論是字裡行間透露的學識、見識和文筆,還是流露在具體步驟中的野心、遠見和細節,都足夠能讓汪書記意識到,作為撰寫者的蘇曼的高能力、高水平才華,和她雖有私心卻也不能否認半分的,對想要改變、提高花陽縣生活水準的堅定決心。
這讓一直以來都紮根在花陽縣,心裡也同樣期盼這個地方能夠越變越好的汪書記徹底放下了對蘇曼之前手段的抵觸與防備,升起了不少對她的欣賞。
“小蘇同誌,關於你拿來的另一個計劃書,我和老歐肯定會認真,好好研究的,這一點你大可以放心!隻是弦子當務之急的,是關於縣裡各廠建房的事情。”汪書記開口加入了對話,“像是這裡,你寫了一條貸款蓋房,可錢都是工人出的,咋又成了貸款,需要還貸呢?”
“您是問我寫在紡織廠集資蓋房案例後的另外方案吧?”
“對,頭麵寫的的確是關於紡織廠全體工人集資購房。”
汪書記能理解這兩種集資方法的意思,但卻不明白蘇曼為啥會在已經有了紡織廠這樣具有實際操作性的方案以外,又寫出了這樣略顯不穩妥的貸款方式。
這年頭的人大多還是求穩,像抵押貸款這樣的形式,也幾乎都是得等到再過幾年改革開放以後,才能夠有所普及地麵向大眾,被更多人所得知,但真的有勇氣嘗試的人,仍是占少數。
更多的人在缺錢的時候,還是更願意先向身邊的親戚朋友借錢,或是向單位申請預發工資這樣更加穩妥,也不用利息的方式。
汪書記的發問,主要是擔心蘇曼在計劃書提出的貸款蓋房會讓廠子、工人背上負債,怕各大廠子一心隻想著建家屬院而貿然去貸款,最後反而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聽完汪書記對貸款所持的疑慮態度後,蘇曼道:“我在計劃書中所提到的貸款蓋房,並不是讓廠子去找銀行或是合作社進行貸款,而是讓工人向廠子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