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聲東擊西(1 / 2)

工廠開始正式投產之後, 餘簡突然有一種原來真的可以躺著賺錢的感覺。

當然, 她躺著賺的不是真的錢,而是生命, 廠裡每賣出一台垃圾處理器,她的生命值就會上升一大截, 而且這些垃圾處理器在工作的過程中, 也無時無刻不在為餘簡賺環保值,也就是生命值。

垃圾處理器的售價是1000元/台。

對於國內來說, 這個價格已經算是高價, 但是換一下彙率,在外國人眼中, 這個價格絕對算得上低價。

國外的垃圾汙染問題要比內地更快爆發, 麵對這樣一台還算便宜的垃圾處理器, 不少國家的負責人, 特彆是一些大型農場的負責人,都願意采購。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 第一批共一百台垃圾處理器終於售出, 讓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興奮不已。

雖然由於成本限製, 這批貨的利潤要在售價上折半, 但也算是高利潤。

更重要的是這批貨是賣到國外的, 所以他們收到的是重要的外彙。

這筆錢不僅可以直接從國外購買實驗儀器,還可以直接跟國家換人民幣,不管是對廠裡,對學校, 還是對國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畢竟現在國家也不富裕,也缺外彙,突然有這麼一個固定的外彙來源,簡直就跟天上掉餡餅似的。

國家都認可了工廠,相當於給工廠的經營另加了一份許可書,多了一層保險,不用再擔心突然而來的政策改變。

至於餘簡這裡,以她個人的想法,其實還是覺得應該定高一些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不過之前在跟齊教授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她突然想起什麼,話到嘴邊,卻隻是點了點頭,什麼都沒說。

一方麵工廠的管理者不是她,在投資結束之後,她就隻是一個分錢的“股東”。

具體如何定價,如何經營,還是要由現在工廠的負責人,以及B大的教授們聯合開會決定。

她不是不能提這個價,也不是沒有自信說服這些人按照她的意見提高價格,隻是這麼做沒有意義,即便她想儘辦法提高了價格,這時候民風普遍淳樸,要讓那些銷售人員按照她的想法進行銷售,反而更難做到。

至少這個定價還知道翻倍,已經算很不錯了。

沒必要強求再高的價格。

另一方麵,其實餘簡也是有私心的。

因為這批貨定價越低,賣出去的也就越多,有更多人使用機器,她的生命值漲的就越快,而且還是持續性穩定的生命值增長。

畢竟她一開始投入做這件事就不是為了賺錢,要想賺錢,她完全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用品和美容院當中,這兩個行業能給她帶來更多快錢。

而不是費勁辛苦,投資大半年,花了十數萬才把這個廠子建起來,結果她隻能拿到利潤的百分之五。

以百分之五的分成來算。

如果一台機器的利潤是500,她個人隻能拿到25塊錢的利潤。

賣出100台機器,她能拿到2500塊錢利潤。

她建廠的投資成本是十幾萬,就以十萬塊錢的投資成本算,要想把這筆錢賺回來,一共需要賣出4000台機器。

全世界範圍內的4000台,看上去不是很多,但畢竟垃圾處理器是固定資產,買了一台之後可能很長時間才會更換,要想賣出4000台機器可沒有那麼容易。

更何況這4000台機器賣出去,分到她手裡的這筆錢還僅僅隻是建廠的投資,對她個人來說並沒有達到完美盈利的效果。

這也是餘簡對這次建廠的利潤並不關心的緣故。

但是轉念一想,隻要記得這次建廠最初的初衷是為了環保值增長,就不會再有虧本的感覺。

所以她自然也不會特意去說是不是定價低了這種事,既然她拿不到最多的利潤,總要從彆的方麵找補回來,比如說通過“薄利多銷”的方式,儘可能多地把垃圾處理器賣出去,從而大大提升她的環保值。

這一部分環保值,可以很好地抵消她手底下飲料廠和護膚品生意越做越好帶來的影響。

不過這還不夠,這一批垃圾處理器功能比較單一,是最基礎的垃圾處理器,主要針對一些易腐垃圾,雖然可以很好地處理易腐垃圾,卻治標不治本。

而未來對環境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塑料垃圾。

也是從白色汙染開始,人們開始意識到環境汙染對土壤造成的影響,對海洋造成的影響,以及對人類自身造成的影響。

餘簡之前就注意到了這一點,隻是遲遲沒有解決的辦法,這次她在那個奇怪的圖書館看書的時候,著重關注了這一類的書籍。

這部分書籍主要涉及到化學知識和物理知識,物理隻是依然是機械方麵的,塑料垃圾分解同樣需要有儀器進行輔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