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一百二十章(2 / 2)

“陛下乃是一國之君,怎可在公開邸報上說出那番有損陛下威嚴的話?臣認為,應當及時召回或是趕緊通知各府縣,不可將這期公開邸報上的內容公開。”

正寧帝知道他們重點反對的,就是他說的那句‘死不起’的話。

可是太子既然如此鄭重其事的將那句話記下,並刊登在公開邸報上,就證明那句話肯定會很有威力,所以正寧帝態度十分淡然地回道。

“朕不僅敢當著天下人公開地說,還會公開地做,對於爾等此前所奏的修皇陵一事,朕已考慮妥當,計劃由宮中內庫撥出一萬兩白銀,一起將朕的皇陵,太子的皇陵與朕的妃陵,全都修了。”

工部尚書大驚失色地出列道,“陛下,縱然是一萬兩黃金,也修不出您說的這些陵墓啊。”

連向來以摳門著稱,總想從宮中產業和東宮產業那邊多占些便宜的戶部尚書柯文青,在聽說皇上打算隻出一萬兩銀子,就想修出這麼多陵墓後,也忍不住有些錯愕。

見工部尚書被嚇蒙了的反應,他稍作遲疑,考慮到修皇陵,本就是該由戶部出資的大事,終究還是忍著心痛選擇出列道。

“啟奏陛下,修皇陵,乃是朝廷大事,萬萬不可敷衍,若陛下的內庫銀錢緊張,戶部可以考慮在其它方麵縮減些支出,每年抽出二十萬兩左右,用於支付修皇陵的費用。”

修皇陵是個很耗費工期的大項目,不用一次性將所有費用都拿出來,要不然,先帝就算有心,朝廷也無力為他修出那麼一座耗資九百餘萬兩的大墓。

柯文青敢打賭,皇上既然說出計劃隻出資一萬兩,還要修那麼多墓的話,肯定沒想過要像先帝那般,修個耗時幾十年,耗資幾百萬兩的大墓。

而他代表戶部表態,說是可以由戶部出二十萬兩修皇陵的費用,既是為了完成分內之事,讓外人不要誤會,不是戶部把著錢,不願出資給皇帝修皇陵。

同時也是因為戶部每年

從東宮產業與宮中內庫薅走的錢,遠不止這個數,也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聽到柯文青的話,工部尚書暗自抹了把汗,心中鬆了口了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萬兩的銀子修皇陵,簡直是在開玩笑。

可是正寧帝接下來的話,卻告訴在場所有被驚得呆了的一眾文武大臣們,他不是在開玩笑,而是認真的、來真的。

“柯卿的好意,讓朕甚感欣慰,但是對於修皇陵一事,朕是經過反複思考過後,才做出這個決定,朕與太子都不打算修那勞民傷財的大墓,著欽天監選塊地,用磚石修些普通的墓,內裡鋪些水泥,外層再塗些水泥,就行了,朕將來也不打算帶什麼陪葬品,不用做那些複雜的設計。”

聽到這話,眾文武大臣忍不住麵麵相覷。

“陛下,我大安如今國泰民安,

國庫也十分充裕,實在不必如此委屈陛下與太子,還有宮裡的娘娘們啊。”

“是啊,陛下英明,不管是為興修水利,為各地修橋鋪路,還是賑濟災民,都不吝出資,怎可在修皇陵這等大事上,如此節省?”

“請陛下三思啊!”

想到墓修得越大,往往意味著被盜風險越大的事,正寧帝隻打算修座窮墓的態度就越發的堅定。

按照時人的習慣,真要像太子隨口說得那般,死後將自己放把火燒了,好像有些不太合適。

隻要能讓他在死後免於遭受被盜墓的危機,他寧願選擇修座窮墓,窮得世人皆知,都不屑打主意的那種。

“朕與太子不委屈,皇後與宮中諸位妃嬪也無異議,做人要惜福,朕這輩子能有幸登基為帝,隻想竭儘全力的多為大安百姓謀福祉,不想將那麼多的銀錢,都花在地下。”

禮部尚書也終於忍不住出列,“陛下,此舉於禮不合,陛下乃是盛世明君,如今我大安國富民安,理當要為陛下修座大墓,彰顯陛下的威嚴與大氣,怎能如此簡樸?”

簡樸到讓後人以為他們正寧朝,窮得連座像樣的皇陵大墓都修不起,屆時,他們在場的這些大臣都要對此負責。

這話頓時引來群臣們的一致附和,天地良心,他們絕對沒有克扣修皇陵的應有支出的想法。

在此之前,他們誰也沒有想到,辛苦催了十來年,皇上一直不願修的皇陵,在十餘年後,終於被提上日程時,竟然是這種情況。

他們這些當臣子的真是太難了,以往的曆任皇帝,都會很重視自己的陵墓,不惜代價的想要修得足夠奢華氣派,群臣想要勸其節省些都不行,結果他們這位皇帝,竟然反著來。

就那麼一萬兩的預算,不僅要修出皇上與皇後的合葬陵,還要修妃陵,順帶著連下任皇帝的都一塊修好,簡直是節省到了極至。

朝廷若是實在拿不出這筆支出,或者是大安處境不妙,顧不上修皇陵的事也就算了,在國庫資金充足,又沒麵臨亡國危機的情況下,竟然不願修座正經大墓,實在讓人感到難以理解。

可是麵對這些大臣苦口婆心的規勸,心意已決的正寧帝始終無動於衷。

“朕意已決,朕隻希望活著的人,都能生活得好些,不想讓自己的身後事,給大安添麻煩,給百姓添負擔。”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模式。謝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