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陸續站出相當一批官員,七嘴八舌的抨擊剪發之舉,順便拉踩一下水師將士的剪發之舉。
這一切都在何殊的預料之中,所以正寧帝看著這一場景,心情十分平靜,對他而言,這些不過是更加證明了太子的判斷與選擇而已。
這些口口聲聲將孝道掛在嘴上的人,誰沒修剪過頭發與胡須?要不然,他們如何能夠保持人前這光鮮亮麗的儀表?
讓正寧帝感到欣慰的,是除了這些出聲抨擊剪發之舉的人,也有大臣站出來表示支持,並駁斥那些本身也無法徹底貫徹執行‘不敢有毀傷’的人。
等到雙方的爭執告一段落後,正寧帝才再次出聲道。
“長發梳洗不易,乃是大家都切身體會之事,為了保障身體的清潔與健康,剪去長發,與孝道並不相悖,至少在朕這裡,從不認為剪發乃是有悖孝行之舉,為證明朕所言不虛,來人,將篦頭房的人召過來,將太子的頭發給朕絞了。”
誰都沒想到正寧帝竟然選擇在這次的朝堂上放這一大招,眾大臣紛紛大驚失色之餘,趕緊勸阻道。
“陛下,萬萬不可啊,太子殿下乃是一國儲君,剪了頭發,實在有傷體統啊!”
“請陛下三思啊!”
何殊卻在此時站出來表態道,“兒臣相信父皇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大安與百姓深思遠慮,兒臣會支持並服從父皇的一切決定。”
太子直接以身體力行來展現自己的孝道,哪怕他此刻所麵對的是皇上要求他當眾剪發的‘不孝’之舉,讓朝堂上的眾大臣無言以對。
杜樂賢卻在這時高聲道,“恭喜陛下,太子至善至孝,堪為天下為人子者表率,實令臣等欽佩之至!”
有些大臣不敢對太子表達不滿,卻都忍不住對杜樂賢怒目而視,有些人甚至惡意揣測他就是靠著擅長阿諛奉承,才能在屢次另投門牆的情況下,還能得到新主的寵信與重用。
正當朝堂上的一部分大臣還在懇求皇上和太子三思,另一部大臣在表示支持時,就聽到有內侍大聲通傳,‘皇後娘娘駕到’。
皇後上次駕臨朝堂,還是幾年前的那次當朝上奏罷免自己娘家的爵位。
如今再次聽到這位駕臨朝堂,眾大臣都有些驚疑不定,不確定皇後是來阻止皇上,還是前來支持皇上。
向皇上施過禮後,皇後直接當眾表明來意。
“聽說陛下為天下百姓身體健康考慮,欲讓太子帶頭剪去長發,身為太子之母,本宮特來親眼見證,同時也為告訴諸位卿家,吾兒事父母至孝,與他剪不剪長發無關。”
那些還在期待皇後能阻止這事的一些大臣聞言,再也沒了繼續掙紮的想法,這分明是人家一家三口已經在私下裡達成默契的事,他們注定阻止不了。
正寧帝欣慰地笑著點頭,“皇後深明大義,實乃朕與朝廷之幸!”
何殊神情恭敬地向皇上和皇後分彆施禮過後,站在殿內背對著朝臣,直接摘掉頭上的金玉冠,又拔下挽頭發的簪子,一頭及腰的如墨青絲瞬間散落。
跟在皇後後邊一起進殿的篦頭房內侍聽說要讓他為太子剪頭發,小心拿起剪刀的手,緊張到打顫抖,根本不聽使喚。
最後雙膝一跪,“求陛下恕罪、太子恕罪,奴婢實在不敢冒犯!”
眼看這個場景跟太子事前預估的一般無二,正寧帝直接站起身道。
“行了,朕不怪你,將剪刀給朕,朕要親自動手。”
已經全都跪地的眾大臣中,有些不甘心的人試圖再次勸阻,皇後卻在此時再次開口道。
“陛下與本宮乃是太子的生身父母,就由我們親手為太子剪。”
何殊拱手對二人道,“有勞父皇與母後!”
皇後拿梳子將何殊的頭發梳了一番,正寧帝努力控製住自己也有些抖的手,在皇後示意的位置,拿著剪刀直接剪下。
看到大縷的長發就那麼散落在汪林與宮人撐起的布上,有些大臣忍不住當眾伏地大哭,他們也說不清自己在哭什麼,隻覺得這一幕給他們帶去的影響與威力實在太大,讓他們深受觸動。
許多年來,某些一直根深蒂固的固有觀念認知與堅持,仿佛都在這一瞬間,隨著那相繼落下的一縷縷長頭發,被連根拔起。
有些人從中感覺到的是仿佛掙脫某種枷鎖的輕鬆,對未來的希望,有些人感受到的卻是恐慌,對這種改變將會帶來的未知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