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主看著
對方道,“大姐說這話,是認真的?都到這種時候了,您還說這種話,是想糊弄妹妹我,還是糊弄你自己呢?父皇與太子這些年來,到底是誰扶誰,誰心裡沒數?”
大公主正色道,“就算有數,你也要憋在心裡,不要隨便說出來,太子現在不願正式繼位,肯定有他的顧慮,我們所能做的隻有尊重他們的一切決定。”
二公主舉起一隻手道,“好吧,我明白大姐的意思了,您放心,除了您麵前,我連母後那裡都不會透露半個字,如他們所願,就當是一直不明真相,被蒙在鼓裡,學那個最精明的老三。”
二公主十分肯定,三公主肯定是她們姐妹中,最先確定某些真相的人,畢竟她是可出入禦書房,最接近真相的人,可對方這些年來,從不曾在她們麵前透露半點口風。
大公主嗔怪的看了她一眼,“對我們這些托庇於父皇與太子的人而言,有些真相並不重要,你不要總是對那些耿耿於懷,我們幫不上他們的忙,能不給他們添亂,就是大功一件。”
二公主仔細一想,發現事情還真像她大姐說得那樣,糾結於她們的父皇與弟弟中,到底是哪位承擔起了這江山重擔,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甚至連是親爹坐皇位,還是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坐皇位,對她們而言,都不重要,因為這些對她們的生活與處境並無多大影響。
“大姐說得是,是我有些著相了,可能是因為這心中始終難以相信,這人與人之間的差彆怎能這麼大,太子他也太……厲害了些。”
大公主沒好氣的白了對方一眼道,“我看你這輩子都過不去‘兔子宴’的坎了,在這件事情上,你完全也可以學學老三。”
“學老三出仕?我也不是那塊料啊,而且我一直覺得,之前性格溫軟的老三後來變得那麼強勢,喜歡較真,尤其憎恨試圖挑唆、蒙騙她的人,也有受到那件事的影響。”
大公主對此無言以對,豈止是二公主會這麼認為,她其實也有所猜測。
“我還不知道你?怎麼可能會建議你出仕,總之就是你在人前說話一定要多注意,儘量不要提及太子就對了。”
正寧帝十四年秋,注定會在大安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場宮變,牽扯出大批勢力。
正寧帝親自將太子扶到自己的皇位上坐下,自此開啟雙聖臨朝傳說。
餘林府的千山縣,被曝出一樁涉及上萬名無辜百姓的驚天大案,引得大安朝野上下一片嘩然。
坐在皇位上發號施令的何殊再次在人前展現她的強勢,直接下令,將所有涉案勢力,根據他們的涉案程度,合族都送去充做礦奴或礦工,株連相關親族。
太子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為那些死傷在千山縣的無辜百姓報仇的態度,可謂是毫不掩飾。
也讓所有知道這個消息的百姓們,無不為此拍手稱快,都能從中體會到太子對老百姓的關心與愛護。
前有正寧帝這位為他們這些百姓做了許多實事的好皇帝,後有何殊這位監國代執政時,就已展現出體恤百姓的態度,處事公平坦蕩的好太子,讓百姓都對自家的未來充滿期待。
正寧十五年到時,何殊不僅接到杜樂賢托艦隊帶回的安寧島規劃圖,還有一些安寧島上出產的一些特產。
近十萬的海外遷民工程,已然正式完成,安寧島上氣侯溫熱,遷居到島上的百姓適應很好,已經在工匠們的帶領下,開始築城修建正規的港口,打造真正屬於他們的家園。
吃著用安寧島那邊進貢的椰子煮的雞,正寧帝一邊感慨道。
“看來這椰子不管長在哪裡,味道都差不多,聽說安寧島上發現了大片的橡膠
林,這次還帶回不少橡膠?”
何殊點頭道,“是啊,這可真是個意外之喜,有了安寧島可以供應幫忙供應一些橡膠,自行車與那些球的產量,也能適當提升一些了。”
除了自行車、車胎與球,在研製更多的橡膠製品方麵,也能更大膽一些,畢竟安寧島上的橡膠林規模極大,生長年限更久,產量尚在大安現已種植的橡膠林產量之上。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