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當時的正寧帝所做的決定,可謂是直接影響華國後世千百年的發展大勢。
對黃教授等專家而言,這本手劄完全相當於是一本爽文,能為他們解惑,還邏輯滿分的爽文,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最後,卻又不舍漏掉其中的哪怕一個字。
懷著激動的心情廢寢忘食的看完手劄後,黃教授等人才在手劄的最後,看到正寧帝留給後輩的一段話。
在這段話中,正寧帝講述了自己幾經猶豫,最終還是決定將手劄留給後人,任由某些本來可以被塵封在歲月中的真相,在後世被公開的心路曆程。
他早早退位,不僅活得久,還在晚年混跡於民間,深知民姓對他的感激與尊崇,可他對此一直深感慚愧。
畢竟他心裡比誰都清楚,他在位期間所取得的那些政績,實施的那些惠民政策,都來自他的女兒承華帝。
因自身的無能,讓女兒小小年紀就開始為國操勞也就罷了,還這般將女兒的功績據為己有,讓正寧帝深感慚愧。
哪怕何殊自己並不在意,曾一再安撫他,讓他不必介懷這些得失,更不要因此而感到有壓力,告訴他,就憑他所提供的全心信任與全力支持,他就值得那一切。
可是正寧帝雖因這些勸慰不再糾結於那些,但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後,終於還是選擇留下這本記錄著一切真相的手劄。
就算裡麵的內容不易公開,也希望後輩可以從中汲取一些經驗與教誨,就算大安終究會走向滅亡,也不要出現那種讓大安國力衰落,讓百姓民不聊生的昏君。
看完手劄中的內容,尤其是最後一段內容,黃教授的心情十分複雜。
“即便現在知道了這些曆史真相,我也堅持認為,正寧帝不負聖皇之位。”
就算這位聖皇本身並不具備當皇帝的能力素養,但是他的英明果斷,執行力強,敢於相信自己年僅三歲的女兒,就足以彌補他的所有缺陷。
另一位也已看完手劄內容的專家深有同感地點頭,“是啊,正寧帝的執政能力雖然不足,但是僅憑他能在那麼艱難的環境中,為大安選擇一條康莊大道的功績,就算得上是功德無量。”
在當時的曆史大環境中,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魄力在接手一個爛攤子後,敢聽信自己年僅三歲的女兒提出的建議,對自己親爹的陵墓與陪葬品下手,從而擺脫已無路可走的困局。
從後麵的內容中,也不難看出,負責出謀劃策的承華帝,是位頭腦靈活、極具創新精神與意識,思想與格局都很開闊的人。
正寧帝則是一位對新想法、新事物接受度極高,思想極具包容性的人,正因如此,父女一人才能在那麼多年裡,一直配合默契,從無紛爭。
“哎呀,看完這些,我更佩服這對父女了,能在接手那樣一個爛攤子後,合力將其打造成前所未有的盛世,真是太厲害了。”
古往今來,都不缺認為後世太過高估三聖功績的人,說什麼三聖的曆史地位虛高,是後來的政/客為討好百姓,才會這麼推崇三聖,三聖若真那麼有能力,大安也不至於滅朝,
而事實上,縱有三聖這等成功將一個朝代發展到鼎盛,後來由盛轉衰,才是正常的曆史發展規律。
根據手劄透露出的曆史真相看,若沒有承華大帝的出現,大安根本堅持不了多少年,甚至極有可能會直接亡於正寧朝或是其下一代。
因為在正寧朝之前的曆朝曆代,都是朝廷一沒錢,就加想方設法的加征賦稅,將朝廷的壓力轉嫁到地方百姓身上。
再遇上各種天災**,加重這種惡循環,使得百姓在失去活路後,跟著揭竿而起,從而導致一個王朝徹底走向覆滅。
可是正寧帝沒有通過加賦稅的奏議,而是選擇聽信承華帝的建議,不惜做出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舉動,通過克扣他親爹的陪葬品來渡過難關,由此就能看出正寧帝的大愛。
幾人就此討論了一會兒後,才說起正事。
“來前還真以為是讓我們幫忙翻譯,來後才知道,上麵是讓我們幫忙整理出可公開的部分,這……也太難了些,依我個人之見,是最好封存起來,設定機密等級,隻允許擁有相應權限的人查閱。”
聽到這個建議,在場眾人頓時麵麵相覷,武教授麵帶猶豫地回道。
“許教授的建議很有道理,可是正寧帝手劄出土的消息,現已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若不公開,恐怕難以服眾,我們還是好好想想,該怎麼整理原稿內容吧。”
許教授一臉不滿地回道,“不是說,所有參與趙慎言大墓考古發掘事宜的人,都簽了保密協議嗎?為什麼消息還是外泄了?”
對於自己沒能參與到這次考古工作的事,許教授本就有意見,他這也算是借題發揮。
之前還給對方留麵子的武教授聞言,立刻皺眉回道。
“發掘出趙慎言大墓的消息,早在挖出封土時,就已外泄,官後媒體又在後來當眾證實了這一消息,再結合軍方大費周章地保護現場之舉,輪不到我們泄露,外麵猜也能猜得出來,這世上可不缺聰明人。”
這明顯是某些極其關注相關消息的人,沒有要機會接觸到相關信息,便引導輿論倒逼官方公開此次的發掘收獲之謀。
黃教授也直言道,“武教授說得是,與正寧帝手劄相關的討論從不曾停止,隻是這次引起的議論聲更大而已,我個人持可以直接公開的態度。”
“畢竟這裡麵所記載的內容,可以說是人類最具智慧的思想結晶,它從各個方麵,向我們展現出一位聖皇身上堪稱完美的人性光輝,理該讓我們後世所有人都有機會共享。”
聽到他的話,武教授的臉色大變,直接反對道。
“這怎麼行?從我們的角度看,一位聖皇為解朝廷的困局,選擇對英宗的陵墓與陪葬品下手,固然是大義之舉,可是以一位聖皇所處的時代看,這絕對是他們身上的汙點,萬萬不可直接公開。”
許教授也迅速拋開自己的那點私怨,趕緊附和道。
“對、對,武教授說得對,絕對不能直接公開,對我們而言,這是人性的光輝,可是在那些黑子口中,這絕對是一位聖皇身上最大的汙點,他們可不會考慮此舉背後的重大意義與影響。”
在場幾位專家頓時就此展開激烈討論,眼看各持己的雙方誰也說不服誰,最後隻能在正式的研討會上,當眾采取舉手表決的方式做最終決定。
最終的表決結果,還是采取半公開的方式,有選擇地挑出部分內容公開。
不過官方最終還是選擇聽取專家們的意見,放棄本來隻打算公開部分經美化後的譯文的計劃,而是采取用原文結合譯文的方式,彙編成書。
麵對這個研討結果,黃教授雖覺有些遺憾,但在總體上,還算滿意,畢竟在他與同伴們的極力爭取下,公開的內容多達八成多。
在官方公開證實傳說中的正寧帝手劄已經出土的消息的同時,出版社也同步放出這本被起名為《聖皇語錄》的新書預售。
得到消息的眾網友可謂是瞬間秒光預售,並對此議論紛紛,大多數網友都認為,官方放出來的肯定是經過篡改的內容,不會放出原文。
直到以超高效率出稿並刊印出成品的新書順利上市後,首批收到書的網友們才發現,這是一本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良心之作的好書。
書中不僅有網友們預料中的譯文,還直接複印出正寧帝手劄的原文,沒有半點水分,絲毫不存在網友們所猜測的隱瞞、粉飾與美化加工。
網上各大平台也在短時間內,被這些看到書中內容的網友屠版,哪怕他們還隻看到一部分內容。
“天啊,所以說,我們這是有幸見證了一代聖皇承華大帝的成長錄嗎?這世上怎麼會有這麼聰明的人,這是過奈何橋的時候,忘了喝孟婆吧?”
“雖說從古至令出的神童不少,但是能神到像承華大帝這般的,應該是舉世獨一份吧,這也太讓人難以置信了,這基因若能傳下去,大安說不定能傳承萬代!”
“隻有我很好奇,承華大帝的腦子是怎麼長的嗎?怎麼可以反應這麼快,這麼聰明睿智……讓我詞窮!”
……
隨著收到《聖皇語錄》的人越來越多,與之相關的討論也越來越多,並由此誕生出一個熱梗,就是‘皇兒怎麼看?’。
在這本《聖皇語錄》中,總在問‘皇兒怎麼看?’的正寧帝,不僅沒有因為相關真相的公開,被所有人批其無能,不配聖皇之位,反而獲得更多的尊崇與認可。
畢竟這世上永遠是普通人占絕大多數,像承華大帝那種完美到不似凡人的人,隻適合供到神壇上膜拜,反倒是正寧帝的形象,因此而變得更為飽滿,有親近感。
正寧帝手劄末尾的那段心理獨白,更讓所有人都能從中認識到正寧帝淡泊名利,坦誠而灑脫大方的一麵,令人發自內心地感到欽佩。
即便少不了會有人提出質疑,既然正寧朝的那些惠政都是出自承華大帝,正寧帝的聖皇之位水分太大,也被無數網人群起而攻之。
無數人眾口一詞地表示,就憑正寧帝生養出承華帝這個女兒,能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大環境中,無條件信任並支持女兒的一切決定,親手將其扶到自己的皇位上,就足以配得上聖皇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