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書福沒想到自家大哥會讓他下地乾活,要知道他以前讀書的時候也沒有下過地,如今成為秀才還要下地乾活,這讓其他人怎麼看怎麼想。
王母剛開始也挺意外大兒子提議,但細想之下卻覺得是個不錯的主意。家裡的二十幾畝地一直都是王父帶著其他幾個兒子負責,王書福彆說下地,在家裡是連掃帚倒了都不會扶的人。
家裡幾個侄子都比他會乾活,他除開有個秀才功名可以免一些賦稅,實際上一文錢都賺不到。一直以來就是舉全家之力供他讀書,所以以前劉大菊才會在家拚命乾活,嫁妝也願意上交也是因為王書福不會賺錢。
王書福此時特彆氣憤,他是沒有賺錢,讀書花費也大,可他中秀才後家裡免去的賦稅也不少,養活他一個人已經綽綽有餘。
王書福是不可能的下地乾活,在他心裡這是有辱斯文的事,他寧可靠抄書、代人寫信為生,隻是這樣的活想要賺錢也不容易,說到底還是鎮上的需要太少了。
王大哥卻不管那麼多,他的年紀已經不小,大兒子都已經十二歲,過幾年就可以談婚論嫁,有些東西也該慢慢準備起來。
王母看著從小由她帶大的長孫,也不能不替他打算,在她心裡小兒子大孫子都是一樣的重要。她不好直接逼王書福下田,卻可以不像以前一樣給他錢。
王書福自己賺不到錢,王母不肯再他錢,倒是讓他越發意識到銀錢的重要性,更不願把無財又才貌的劉大菊接回家。
王母再厲害也沒用,在王書福成功說服王父之後,她隻能接受現實。
王書福以為解決王母拖後腿的問題後,能一切順利,結果楓樹村那邊再次傳出劉大菊要嫁人的消息。
劉家這邊正為劉大菊的婚事頭痛,劉有德也沒想到,隻是賣個東西,居然還真有人能看中劉大菊,甚至天天為了她跑去買包子。
洪均卻不承認這話,他天天買包子也是因為劉大菊的包子味道好,並不是為了美色。他也是在知道劉大菊的情況後,才願意找媒人上門提親。
劉有德從媒人嘴裡知道洪均是鎮上的居民,但是長期客居外地,這回歸鄉也是為了安葬家人。洪家隻剩他一個主人,他父母十幾年過世,這一回娘子和孩子一起過世,要不是洪家還未留後,他還不一定能撐下去。
洪家在鎮上有房產,但也不算什麼大富人家,洪均也是讀書人,偏偏家中沒有女主人也沒有婆子,於是主仆二人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外解決。這買包子的次數多了,就看中劉大菊能乾利落的模樣。
媒人嘴裡的洪均什麼都好,劉有德卻不太滿意,在他看來洪均年紀太大了,都三十七八的人,比劉大菊大了十五六歲,在這早婚早育的年代,倆人的年紀都可以做父女了。
劉有德不滿意,劉家其他人卻覺得挺好,特彆是知道洪均也是讀書人,還有功名之後,更是對他的條件很滿意。
劉大菊也覺得洪均不錯,雖然嫁過去是繼室,但是對方沒有孩子,她嫁過去也不用擔心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