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小心討好道:“墨哥兒,我妻子娘家有個侄女,正是花樣年華,給您當夫人是不配,但是你要不嫌棄,收用當個屋裡人也行。”
同來的族人可不止一個,其他人聽到有人搶先下手,一邊露出鄙視的眼神,一邊又暗悔開口遲了。他們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家中親戚沒有合適的人選嫁給杜墨,但是當個小妾之類的屋裡人卻沒有什麼不行。
杜墨可沒有族人機會,他冷著臉說他是讀書人,要注重名聲,暫時不會納妾,就算要收小妾也不是現在,還說他要效仿賢德的名士,製定“三十無子方可納妾”的家規。
他打著立家規的旗號,一下子把族人的小心思都打滅了,真要這樣他們可不想得罪杜墨和族長。
杜墨回到族裡果然提了這個話題,一心想要把家族發展擴大杜氏族長也樂得增加這一條家規,他直接寫進族規裡。反正杜氏族裡目前也沒有幾個人能養得起小妾,至於後代子孫那就不是他考慮的事,老祖宗沒有小妾都能過一生,他們不能納小又有什麼大不了。
杜墨在族裡受到眾星拱月的待遇,走到哪就有人誇到他。他連續壓抑多日的心情總算舒暢了,高興的他在祭祖之後才找族中長輩求助,希望他們幫他去劉家提親。
杜氏族長也聽說過他的婚事已經有人選,原本打算要是人選不好就挑一番刺,等聽到他是想和狀元公家族聯姻,喜得都沒有問清具體人選,馬上就表示要派人陪他一起去提親。
劉有德和杜墨可不同,他回鄉之後太多人趕過來看熱鬨,都是衝著狀元公的名頭來。他不管麵對鄉紳還是普通人,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態度,這讓趕過來看熱鬨的普通人都多了。
大家都說狀元公有福氣,是文曲星下凡,對普通人還能平易近人,家裡有學生的人一定要過來蹭蹭文氣,沒有讀人也想看個熱鬨,有人趕幾十裡路隻為看劉有德一眼。
劉氏宗族裡人人高興和得意,他們選擇性忘記之前劉有德這一脈和族裡的矛盾,一個個都已經在幻想跟著劉有德重返京城的事。
族長倒是清醒一點,但是再冷靜的人想到族裡出個狀元,這是當年位極人臣的老祖宗都沒有做到的事,他也很難不幻想從此可以大有一番作為。
劉有德卻一直維持著冷靜的一麵,他對李氏交待不要隨便收禮物,家裡暫時也不要下人,連劉三送的書童和下人都退回去。
一家三口關起門還是和以前一樣過日子,並沒有因為身份變化就有大的改變。李氏除了每天見客的時候長一點,其他時間還是和過去一樣親手負責家裡的一日三餐。
劉有德和李氏都是人到中年,心裡哪怕高興也能穩住。劉湘琴還是個孩子,被族裡姐妹奉承多了,心裡已經盼著入京見識京城的繁華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