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乾國更為有利的是,這次海船所經之地,雖然富饒,可十之**都是沒有統治者的,還是很落後的部落製度。
大乾國的水軍訓練有素,一字排開,震懾力很強。且他們是先禮後兵,先是獻上厚禮,然後許以重利;再加上先進的技術,優良的穀種,很快就收服了許多部落的心。
京中之人,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俱在猜測,聖人是否要因此頒布政策,號召百姓前去;還有些世家大族,都在考慮自家能不能從中分的一杯羹的。紛紛擾擾,各種流言不斷,整個京城都熱鬨極了,也無人對秦可卿被封為公主有所質疑了。
果不其然,當今皇帝很快就下令在南方諸島上建立州府縣鎮,調撥了一大批朝廷備用官員前去。於此同時,當今還下了一道開荒令,征集自願前去南方群島開荒的百姓。很快寫著開荒令的告示,就貼滿了大乾國大大小小的城鎮,還有官差小吏,挨個村子的解說。
這開荒令上的待遇十分優厚:凡有意前往者,每家補助銀子十兩,糧種三十斤,農具一套;另免除五年賦稅徭役,百姓均可由官船免費護送到目的地。
這道政策一出,很多百姓都沸騰了。那些目前衣食無憂,生活安定穩固的,倒是不想遠離故土,不過看個熱鬨罷了。
可整個大乾國範圍內,還有許多人三餐無繼,不知道明日該怎麼過活。對於他們而言,朝廷提供的這些東西,雖然算不得多,已經足夠他們生活下去,並為之心向往之了。
很快,就有大批的百姓開始報名,參與開荒。趁著雨水季節未到,朝廷用極快的速度,召集了一批人,坐上船出發了。
這趟海船,將會在下半年秋季時回來。船上的士兵,在這半年時間裡,也會留在南方那片土地上。他們的任務,就是幫著百姓們開荒蓋房,同時還要威懾當地土著,以防他們對大乾國的百姓下手。
秋風起的時候,海船帶著滿倉的糧食返航了。據說雖然播種季節不太對,但是當地的土壤都很肥沃,氣候也炎熱多雨,很是適合穀物生長。
故此,雖然如今的畝產量,尚且不如大乾國內的上等良田,但是比之中等田來說,還是不遑多讓的。
更何況南方的諸多島嶼,和大片大片的陸地,確實是地廣人稀,很多土地都荒廢著。那些土著的耕種方式,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年代;且他們那裡物產豐饒,插根筷子都能發芽,故此大家對於耕作是十分懶散的。
但是大乾國遷移而去的百姓,大多都是因著衣食無著,才不得已背井離鄉,踏上這陌生而遙遠的海國。
這些百姓中的很多人,祖祖輩輩都是佃農長工,隻能租種彆人家的田地,辛苦耕作一年,每年還要交出高昂的租子,自己隻能留下很少的一部分。如今有了自己的田地,朝廷還免除了賦稅徭役,他們真是恨不得一天十二個時辰,都趴在地裡精心侍弄,如此用心,自然回報豐厚。
第一批移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隨即一批又一批的百姓,紛紛南下。他們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優良的穀種,大量的勞動力,大大帶動了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後世稱之為“北人南遷”。
這也是大乾國曆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項壯舉,奠定了大乾國將近三百年的繁榮昌盛,為後世之人津津樂道。不過那些,目前為止都與秦可卿無關,她在眾人眼裡還是一個好運的女人,因著發現了一個地方,從此便成了萬人之上的公主了。
秦可卿對於外界的紛擾並不在意,她如今有了爵位,有了兒子,有了至親好友,身後還立著帝後兩座大靠山,可謂是順風得意極了。
而且自從那一僧一道被她打敗,已經一年多過去了,警幻仙子並沒有再次出手,不知到底是個什麼章程。她自覺已經做了許多,林黛玉的弟弟沒有死,王熙鳳也有了兒子,便是三春如今都是京城閨秀圈中的紅人了……
隻有警幻這麼個隱患,尚未鏟除。秦可卿自己思慮良久,覺得不能一直在這方小世界中,隻等著對方出招,所以她聯係了係統。係統倒是很快給了回複,說是警幻受於天道束縛,並不能主動通往人間界。
所以說這一世,警幻再不能對金陵十二釵下手,她的任務也算是圓滿完成了。確定這一點後,秦可卿便再次聯係了係統,請求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