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夫妻倆的動作很快,先是去信叫回了大兒子,後又跟著小兒子一起,去城外拜訪了諸葛先生。
如此這般說了一通,先生果真是極通情理的,當即就表示長幼有序,自然該長子先行,林琦如今不過十六,倒是不急。夫妻倆忐忑而來,滿意而去,心中對諸葛先生一家更是感激了幾分。
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好日子也多,又有賈敏和林老太太幫忙,置辦整齊了提親用的物什。
林琅翻過年去就二十了,許家的悠姐兒比他還大了一歲,故此兩家也沒有拖拉,趕著年前的功夫就辦完了納彩、問名、納吉三步禮。隻是年前時間太緊,林家的聘禮還沒有準備齊全,隻等著過完正月采辦齊全了,就去許家送聘禮。
至於婚期,兩家商議過後,訂到了三月底。那時候不冷不熱,正值春暖花開,正是成親的好時候,新娘子也不遭罪。許家人也對這個安排滿意,當即就點頭應下了,剛好成親後,小夫妻兩個就可以一同去魯東,繼續林琅的借讀學習生活了。
而諸葛家這邊,林家也沒有放著不管,翻過年初八,就請了官媒去提親。諸葛家夫人,意思性的推拒了兩回,便點頭應下了,至於後續的事情,要等到林琅成親後才操作,不然林家實在是忙不過來。
饒是如此,林清一家都忙的腳不沾地。
兒子都要結親了,自然不能再住在林如海的官宅裡,所幸前幾年,林清就有所打算了。也是湊了巧,一個鹽商家的宅子,臨近巡鹽禦史府,又想著和林如海家攀上關係,那時候林清剛準備買房子,不知為何就被他聽到了,半賣半送的給了林清。
宅子挺大,前後四進的院落,布局用材都是最好的,實在是占了個大便宜。趕著年前還有幾天功夫,打掃乾淨後,林墨一家便搬了進去住著了。
林老太太和賈敏夫妻雖說舍不得,但也知道這才是正法,故此也沒有執意挽留。隻是開了自家庫房,搬了許多合適的家具器皿過去,省的他們著急忙慌的還要去買,另外還借了不少粗使的丫鬟、婆子、小廝過去,省了林母好大的功夫。
這一年的春節,饒是賈敏日日前來幫手,林墨一家人也累的夠嗆。整日忙忙碌碌的,直到三月婚禮成功舉行,新娘子安安穩穩的進了門,才稍微有些喘息的功夫。
悠姐兒本就姿容出眾,家世過人,又有大筆的嫁妝傍身;嫁進林家後,與林琅夫妻合鳴,對祖母公婆孝順有加,連底下的弟妹都照顧的周到妥帖,得了林清一大家子的喜歡愛重。
林母尤其喜歡這個大兒媳婦,甚至想把管家權都交給她,可惜小兩口等到住完對月後,就要啟程去魯東了,她隻在心裡想想罷了。再一個她還有一子一女的婚事沒有操辦,林母雖然不擔心大兒媳婦克扣弟妹,但是親娘總是要更上心些,等到林墨出嫁後,倒是可以讓長媳掌家,自己享享清福。
送走了大兒子夫妻倆後,林母也沒有閒著,還有小兒子的婚事在眼跟前呢。不過一回生二回熟,這次倒是沒有那麼手忙腳亂,且時間也不算緊張,諸葛家的姑娘如今才十五歲,她家要留到十八歲才出門子的,倒是可以緩著辦。
忙起來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轉眼間就是兩年時間過去了。林琅在去年春闈的時候,和同窗一起去京中試了試,結果遺憾落榜,先生說他火候未到,還需要再曆練曆練,等下一次必中的。
倒是林琦厚積薄發之下,一舉考中了舉人,讓原本不太滿意的諸葛夫人高看了一眼。如今兩家已經商量好了婚期,放在了今年冬天辦婚事,到時候兩人成了親,就可以準備著春闈的事情了。
至於林墨這兩年,除了幫林母管家之外,就是忙著繡嫁妝。她今年也十五了,蘇白當初在蕭家老太太去世後,執意為她老人家守孝三年,等明年出孝後,估計就要操辦婚事了。
林墨對此倒是沒有什麼看法,這個世道本就是如此,她若是不嫁人,林家族裡還有一群弟妹小輩,可都要被人戳脊梁骨罵了。所以嫁誰不是嫁呢,起碼蘇白她是見過的,模樣俊朗,為人也很是孝順知禮,自己算下來並不虧。
而且蘇白也算得上貼心,他雖然人在魯東,可時不時的也會讓下人往返揚州,送些禮物過來,說不上多貴重,難得的是那份心意。林墨投桃報李,每次給自家長輩和哥哥做衣裳時,也會給蘇白捎帶一份,如此鴻雁傳書一般,倒是培養了不少的默契。
這一日,是林如海的生辰,因著不耐煩送禮的人,他特意對外聲明不辦宴席,故此隻有林如海一家和林墨一家,圍坐在一起吃了頓家常便飯。
說是家常菜,其實也是上上下下換了好幾輪菜品,涼的熱的鍋子拚盤點心水果,足足吃了一個多時辰才撤下去。
等到吃罷飯,黛玉和安哥兒兩個,被奶娘領去花園子裡消食。而幾個男人則是到書房說話,女眷們去了花廳聊天。
才隻說了幾句話的功夫,林墨就看到賈敏幾次用手捂肚子,臉色也有些蒼白,額角甚至還滲出了幾滴汗水。如今已經進了九月,林奶奶甚至都穿上夾襖了,賈敏不至於冒汗。
林墨想了想,覷了個空子問道:“義母,您這是怎麼了?可是哪裡不舒服?”
其他幾人這才發現,林老太太忙道:“哎呦,可是剛剛吃了什麼不對的,早起還好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