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嗎……”嬴政淡淡地說了一句。
其他朝臣都不敢多話, 不過他們心裡對著漢朝還是很好奇的,什麼樣的朝代能夠代替他們大秦。當然既然知道了,那他們也有自信, 漢不會再出現。
【漢朝是漢高祖劉邦一手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分為東漢西漢。一共有29位皇帝,一共國祚405年。秦朝一統天下後秦始皇做了十年的皇帝, 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做了三年皇帝,秦三世子嬰則隻做了46天的秦王。】
【可能有人會疑惑, 就算子嬰隻做了46天的皇帝,那也是秦三世, 為什麼還會說秦二世而亡。那是因為秦二世被趙高所殺, 趙高原本想自己坐上皇帝的位置, 但是群臣都沉默反對,於是他隻能選了嬴子嬰繼位。但是他又說秦國一統六國秦王才能稱為皇帝,現在六國都已經不在秦國的掌控之中,所以嬴子嬰隻能是秦王。再加上這位不是始皇嬴政的血脈, 所以這秦三世的名頭是名不正言不順。後世也就認同秦是二世而亡。】
【贏子嬰接手的秦國已經是風雨飄搖,他雖然很快就誅殺了趙高, 但也無法挽回即將傾覆的帝國。沒過過久, 劉邦率大軍兵臨鹹陽,派人勸說嬴子嬰投降。這個時候秦國的朝廷已經被趙高清洗過很多遍了,忠心大臣根本就沒有幾個,他們自然不會有與秦共同覆滅的心思,於是也勸子嬰投降。嬴子嬰見此知道大勢已去, 於是自縛其身,拿著玉璽,兵符出城門投降了劉邦。秦國徹底滅亡。】
【之後就是楚漢爭霸, 項羽最後自刎烏江,漢統一國家,成為繼秦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
【我們縱觀曆史,可以看出每一個朝代都很會總結前朝失敗的原因。以防自己走上老路。漢朝也是如此,秦實行郡縣製,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偏遠一些的地方治理很是一般。特彆是邊境,需要屯兵無數。始皇帝為什麼經常巡遊各地,難道真的隻為了尋仙。他是知道很多地方不穩定,對秦國的統治並不認同。所以才會經常出巡。就像清朝康熙南巡一樣,目的都是差不多的。】
【漢承秦製,但也吸取秦的一些教訓,於是劉邦弄了一套郡國並行的製度。中央控製內陸眾多重要的地方,這些地方自然是實行郡縣製,而偏遠一些的地方則是封了大大小小的很多封國。一來能夠分封功臣,收攏人心。二來也是給了自己的子孫一些出路。算是皆大歡喜。】
【嬴政:就算是分封偏遠之地,時間久了也會是禍患。】
【這些是當然的,漢朝也有著名的‘七國之亂’,但是我之前也說了,一個製度不可能完美無缺。是需要一代一代人去改造。不管是郡縣製還是分封製,都不可能保證一個王朝經久不衰。所以皇帝陛下,您彆想的太遠了,秦二世你都做不了主,更何況是之後的子孫後人。】
嬴政:…………
嬴政身邊的大臣聽到這位姑娘懟自家陛下,感覺有些新奇。秦滅六國進行的非常順利,陛下的威勢越來越重,就算是資格老的臣子也不敢在陛下麵前有絲毫不恭敬。說話做事都是小心翼翼,如今聽著陛下被一位小姑娘懟,感覺還挺不錯的。
【咳咳,始皇陛下還是先穩定天下,讓天下百姓認同贏家的統治再想其他的吧。郡縣也好,分封也罷,目的都是維護國家的統治,哪個合適用哪個,兩個都合適那自然可以兩個都用。因地製宜,走符合大秦特色的治國路線,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呸,話題扯遠了。】
【這就是漢朝的製度,陛下可以參考。】
嬴政雖然霸道,但是並沒有剛愎自用,聽不得彆人的建議,而且這個建議還是後世之人提出,參考了國祚有四百年王朝的治國之策。這可以說是非常寶貴的一條建議了。
幾位大臣看到嬴政思考的樣子,隱晦的對視一眼。他們自然是希望分封的,就算地方偏一點那也是家族的底蘊。隻是陛下支持郡縣,他們不敢不從。如今天幕上的女子說的話陛下能夠聽進去,那他們是不是可以想一想有一塊自己的地盤。
【哦,對了,劉邦雖然封了七個異性諸侯王,不過在他死之前全部被他乾掉了。最後還弄出了一個‘白馬之盟’,喊出了‘非劉氏不王’的口號。漢武帝時期又推行了‘推恩令’,主張諸侯王死後,除了嫡長子外,其他兒子也可以分封一些諸侯王的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1】。這樣封國會越來越小,再也威脅不到中央。】
嬴政眼神一亮,不封異性諸侯王,實行推恩令。這倒是很好的提議。
【我說這些就是想告訴所有人,時代是不同變化的,不能死守什麼祖宗規矩。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解決。到最後積重難返,那亡國就是必然的了。】
星慕的話很是得到了幾個皇帝的讚同。心裡對後世的教育更加好奇了,這姑娘的家世他們也是知道的,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了,怎麼就能知道這麼多事情,怎麼就能明白這麼多道理。很多事情,就算是身居高位的大臣都不一定能明白。
【時間快到了,我們等會就能看歌舞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