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胤朝這十六年裡,雖然也有不少戰事,但幾乎都沒波及到薊州。
樊長玉隻從老人們口中聽說過戰爭如何殘酷,畢竟打仗不僅要征糧,還得征兵,趙大娘和趙大叔的兒子就是當年征兵被抓走了,再也沒回來。
一老者道:“長信王於崇州造反,朝廷派兵去鎮壓,這仗打到現在都沒出個結果,我看啊,八成是這大胤的氣數已儘,要換天了。”
“武安侯都死了,他魏嚴還拿什麼來穩西北這地?”
又有人說:“皇帝誰來當老子都無所謂,隻要彆搶老子的錢糧,逼老子上戰場就行。”
不少人搖頭歎息:“這些官兵已經開始去附近村鎮強行征糧了,仗打到最後,那些當官的是錢權都有了,隻咱們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樊長玉聽著這些,心中也覺著有些沉重,同謝征道:“朝廷打崇州,不應該由朝廷供給軍糧嗎,為何要向百姓征糧?”
謝征語氣裡帶著嘲意:“糧道斷了,一些人狗急跳牆罷了。”
徽州曾是他的地盤,現在想來,魏嚴大概是從前就已開始忌憚他了,他駐地的軍糧,朝廷向來是三月撥一次,州府本身並無糧倉。
因是屯兵之所,地理條件也不占先天優勢,不盛產穀粟。
一旦斷了糧道,就是致命的打擊。
此次叛亂之地崇州正好在徽州以南,阻斷了朝廷給徽州送糧的糧道。
崇州和徽州的戰線拉長時,他便猜到了徽州終有糧儘一日,最快的法子當然是向民間征糧。
他被追殺後死裡逃生,便已打算聯係舊部,讓舊部暗中先買完民間的存糧。
趙詢出現後,買糧成了他對趙詢的一塊試金石,如今糧已到手,魏宣在崇州戰場上失利,在民間征糧也征不上來。
以他對魏嚴的了解,魏嚴對這個兒子必不會有好臉色。
讓魏宣先在魏嚴那裡領一頓罰,也算是他正式報仇前給這位表哥的一份禮。
西北無人,魏嚴隻能讓賀敬元接手崇州戰局,賀敬元素有儒將之名,也做不出讓底下兵卒強搶百姓糧食這等混賬事。
何況以魏黨如今的名聲,真要放任手底下人搶百姓的糧,這無疑又是給魏嚴的政敵一黨遞把柄。
他拿著那二十萬石米糧,便有足夠的時間開始下一步計劃。
眼下官兵突然強製征糧,八成也是他那位好大喜功的表哥,為了在兵權正式易主前做出點成就,想出的蠢主意。
尋常百姓不知這麼多內情,也有跟樊長玉一樣的困惑的,議論道:“十六年前錦州一戰,是那大奸臣孟叔遠押送糧草耽誤了戰機,讓承德太子和謝將軍帶著十萬將士在錦州餓了五天,將士們最後上城樓時都餓得站不住,才叫北厥攻破了城門,這回糧草又是出了什麼問題,要從咱們頭皮上刮?”
對於造成當年錦州一戰戰敗的元凶,孟叔遠這名字,在大胤朝無不人人得而誅之。
當即就有人罵上了,“那孟叔遠死有餘辜,虧得謝將軍那般器重他,將押送糧草的重任交與了他,若不是他延誤了戰機,承德太子何至於身死錦州,讓魏狗把持朝政這麼多年!”
“孟家人都死絕了那也是報應!”
“且盼這回崇州的軍糧不是運糧官又出了什麼幺蛾子!”
謝征從十六年前起,就知道錦州一戰戰敗的致命要點是軍糧遲遲未至。
當年負責押送糧草的,是他父親麾下的老將孟叔遠,他父親留下的舊部曾與他說,這天底下誰都可能背叛他父親,獨獨孟叔遠不會。
孟叔遠運送糧草延誤戰機,也並非叛主,而是中途去援被北厥人困在了羅城的十萬難民,最後難民沒救出來,錦州也被攻破了。
孟叔遠得知他父親死訊時,跪向錦州拔劍自刎。
錦州的慘案,也隨著孟叔遠的死落下帷幕,隻是十多年了,百姓提起他,依然對他痛斥不已。
那隊官兵已經走遠了,謝征收回目光對樊長玉道:“走吧。”
卻見樊長玉似乎在看著議論孟叔遠的那幾個人出神。
他問:“怎了?”
樊長玉一手牽著長寧,抿唇道:“孟叔遠是為了救十萬難民延誤的戰機,也沒有世人說得那般可憎吧?”
謝征嗓音發冷:“他領的軍令是運糧,沒能在期限內把糧草送去錦州,便是瀆職。他若有足夠的本事,救了十萬難民也沒耽擱送糧,那自該受萬民稱讚。可他既沒救回難民,又耽擱了送糧,以至錦州城破十萬將士身死城內,這便是罪無可恕。”
他抬眸看向樊長玉:“你同情這樣一個無能之輩?”
樊長玉搖頭,她不懂兵法,也不知軍規,隻是覺著孟叔遠在錦州之戰中或許確實是罪魁禍首,但不至於成為世人口中的大奸臣,頂多是言正口中的無能之輩罷了。
三人路過一家成衣鋪子時,她問謝征:“你的鬥篷臟了,買個新的換著穿?”
謝征濺到泥漿的鬥篷已經被他解了下來,這一路都疊放在臂彎裡。
他掃了一眼鋪子裡那些花花綠綠的料子,道:“不必,日頭出來了,這會兒也不冷。”
樊長玉道:“那買條發帶?先前買的那條我瞧著你不是很喜歡,都沒怎麼見你用。”
話落就見謝征神色莫名地盯著她。
樊長玉不覺得自己那話哪兒有問題,睜著一雙杏眸同他對視著,彼此瞳仁裡都映著對方的影子。
隻不過一個澄澈清明,一個幽深晦暗。
片刻後,謝征先移開了視線,說:“也沒有不喜歡。”
樊長玉覺得他這話說得跟打啞謎一樣,不明白他既然沒有不喜歡,為何又不用那根發帶,道:“你給寧娘買了那麼多東西,你也選個新年禮物吧,我給你買!”
謝征嘴角平直了幾分:“你不是給過我紅封了?”
樊長玉道:“壓歲錢跟新年禮物哪能一樣?”
謝征盯著她看了一會兒說:“在我這兒是一樣的。”
樊長玉覺得他這是拒絕讓自己幫忙買新年禮物的意思,便也沒再強求。
她看了一眼日頭:“陪你去書肆買完紙墨再去王捕頭家怕是遲了,晚些時候又怕書肆關門,這樣吧,你自個兒去書肆買東西,我先帶寧娘去給王捕頭拜個年。回頭你買完書就先在書肆那邊等我,我把東西拿去王捕頭家了就帶寧娘過來找你。”
謝征點了頭。
二人在岔道口分開走,長寧走前,還使勁兒向謝征揮了揮手:“姐夫路上注意安全,我和阿姐買好吃的會給你也買一份的!”
謝征眉梢往上提了提,看向樊長玉說:“不用,你們吃就是。”
樊長玉心說這話像在說她故意支走他,帶著長寧去吃好吃的一樣。
謝征在她糾結的視線中走遠了,樊長玉才半蹲下抬手擦去長寧嘴邊的糖葫蘆渣子,無奈又好笑問:“你個小饞貓,又想吃什麼了?”
長寧白嫩嫩胖乎乎的手指指向了街邊賣紅糖糕的小販。
樊長玉無奈扶額:“走吧。”
買完紅糖糕,樊長玉又去附近酒肆打了一壺好酒,原本打算拿給王捕頭的臘肉贈了一條給那書生,單拎著一條臘肉上門,樊長玉也不好意思。
正好王捕頭是個愛喝酒的,買壺酒也算是投其所好了。
王捕頭家住在縣城城南,地段算不得頂好,但多少是座二進的宅子,在清平縣這小地方,也稱得上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才住得起的院子。
樊長玉帶著長寧扣門後,有個婆子前來開門,聽說是來給王捕頭拜年的,忙把她們請了進去。
這會兒已是下午,上午前來給王捕頭拜年的人用完飯都走得差不多了,樊長玉進屋後便隻瞧見王捕頭和妻子以及王老夫人在東廂房的炕上坐著。
王老太太瞧著已是耋耄之年了,臉不像鄉下老婆子那般皺巴巴的,而是一種富態的圓潤,瞧著頗為慈祥。
王夫人骨架壯實,但又不顯得虎背熊腰,聽說她爹從前也是當捕快的,她也會些拳腳功夫,麵相看著極為和善,眉宇間又帶著一股英氣。
“這便是長玉了吧?”王夫人看到樊長玉就笑開了,“真是個好孩子,這身子骨一看就結實,是個練武的好苗子。”
樊長玉笑著向她和王老太太問好。
清平縣從前有個名氣很大的窯姐兒,對外的稱謂便是玉娘。
縣裡的女孩子名字末尾帶了個玉字的,旁人便都不會直接叫玉娘,而是喚她們名字。
若是直接喚玉娘,大有指桑罵槐說對方是窯姐兒的意思。
長寧抓著樊長玉的衣擺,躲在她身後,露出一雙小鹿似的眸子怯生生望著王夫人。
王夫人看到她,臉上笑意更明朗了些,從彩漆糖果盤子裡抓了一把向著長寧招手:“小寧娘模樣也怪可人的,快過來拿糖吃。”
長寧沒敢直接過去,揚起腦袋看樊長玉。
樊長玉道:“夫人給你糖,接著吧。”
長寧這才小跑過去接王夫人手中的糖,她人小,手也小,拿不下那麼多,王夫人便把許多糖果都幫忙塞進了她衣襟的口袋裡。
長寧脆生生道:“謝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