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sun:我都不用算,我也是窮命一條!】
【蘇軾下一句說的是什麼,“即吾二人而觀之,當推夢得為首。”如果單把我和夢得拎出來看,還是小馬比較窮一些。】說到此處,明意忍不住調侃,【此處不知道是誇蘇軾樂觀呢還是要說他損,自古見過富豪排行榜,從未見過在窮人裡麵爭個誰最窮的,而且他還把好兄弟推為榜首。】
說完這句,明意正了正神色:【玩笑歸玩笑,雖然我在這裡將馬夢得歸於蘇軾的鐵杆粉絲,但二人本質上應當是超越世俗的好朋友,他在蘇軾失意的時光裡默默陪伴二十年,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小馬就沒有我們後世看到的關於東坡的各種傳說。美好的友誼是雙向的,蘇軾待朋友熱情,以耀眼的人格魅力感染身邊人,馬夢得看到了蘇軾的本質,不因為變法黨的打擊選擇明哲保身,而是時時雪中送炭,是二人各自的品德成就了這份友情。】
【接下來介紹的這位“蘇粉”,想必大家都認識,他就是清朝自封“十全老人”的皇帝乾隆。】
正在江南喝茶的乾隆猛地被嗆了一口,自從發現在天幕上發言就會被下麵的人回懟後他就不怎麼好意思張口了,怎麼人在江南坐,鍋從天上來?
【學過曆史的大家想必都知道,清軍入關,在當時算是一個外來民族建立起了對漢人的統治,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限製言論自由大興文字獄是一方麵,另一方麵自然要知己知彼,於是清朝的統治者們從小就要跟著老師接受有關漢文化的教育。】
【愛新覺羅家從康熙到乾隆祖孫三個可以說都對蘇東坡的詩文報以仰慕之情,不過乾隆表現得就尤其熱烈。比如說,曆經蘇東坡當年當年在的常州,康熙題下“坡仙遺範”,乾隆南巡就馬上在他皇爺爺後麵跟了“玉局風流”。常州是蘇軾當年泛舟的地方,乾隆知道以後也要在那裡停船,於是那個地方既被稱為“東坡古渡”,又被稱為“禦碼頭”。】
【這樣的例子繁不勝數,乾隆是個精力旺盛的皇帝,除了立誌“坡留我則往”到處追尋蘇東坡當年的足跡在那裡寫詩題詞外,還會在木蘭圍獵的時候專門帶上蘇軾的字帖臨摹,雖然據說臨摹的那副詩帖和東坡風格相差甚遠就是了......】
乾隆:......這茶沒法喝了,苦的很!
大宋皇宮,蘇家父子三人已經麵見皇帝,宋仁宗原本準備召三人暢談,卻又被驟然出現的神跡吸引了注意力。兩相抉擇之下,宋仁宗決定還是帶著朝臣和蘇家父子三人先聽神跡講故事。
這次神仙講的故事比較輕鬆,完全可以當做勾欄瓦舍裡的戲文聽,不過在聽到連後朝皇帝都對蘇軾的文章才華倍加尊崇時,在場的大臣們忍不住向那個站在皇帝身邊的青年投去了或打量或豔羨或嫉妒的目光。
當朝以文治著稱,身為一個讀書人,誰不想以一首錦繡文章遺留千古,偏偏眼前這蘇家小子,一下子還留了上百篇不止,真是同朝不同命!再看旁邊一臉泰然的蘇洵,突然覺得下了朝去請教一下教子之法也不是不可以,畢竟他們這代不行了還可以靠兒孫們啊!
當事人蘇軾對身後的打量渾然不覺,轉頭看弟弟,也和自己一樣神態自若地站在皇帝身邊,並沒有什麼倨傲或過於謙卑的姿態。
嗯,看到弟弟沒有因為神跡的事情改變心誌,他這個做哥哥的就放心了。畢竟來皇宮之前,他真的很怕弟弟逮著皇帝繼續罵,拿神跡中的事情為自己討個公道。雖然小時候打架兄弟倆向來是為對方肝腦塗地的,但把他丟進監獄的又不是眼前這個皇帝,子由還是不要遷怒的好。
至於神跡裡說的什麼粉絲,蘇軾不懂,聽意思是追隨者的意思,不過他也不在乎。他蘇子瞻一輩子隻願意和天下人做朋友,不需要什麼追隨者。
【其實乾隆對蘇軾詩文的了解是要勝過直播間的我們的,蘇軾的《病人遊祖塔院》是一首相對來說不怎麼出名的詩,乾隆皇帝卻喜愛有加。這首詩呢主要是蘇東坡病中出遊的記敘,其中“因病得閒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寫自己因病得閒,發現安心才是最好的良藥,乾隆皇帝讀完以後拍手稱絕,說蘇軾筆下一定有神力護持,才會寫出這麼好的文章。】
【至於其他的,當然就要提一下乾隆皇帝喜歡蓋戳這件事了。乾隆在七十歲的時候給自己刻了“古希天子”的印章,然後,他把收集到的有關蘇軾的作品全部蓋上了這個戳。蘇東坡的《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現在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沒錯,乾隆把自己能蓋的章全部蓋上去了。】
明意繼續道:【史料記載,乾隆皇帝曾說,每次打開蘇東坡的書文,就好像我自己寫了個痛快,並表示對《寒食帖》傾倒至極。所以“大清第一蘇粉”這個名號,頒發給乾隆還是實至名歸的。】
【123:什麼叫做好像自己寫的,他怎麼不反思一下自己寫的四萬多首詩怎麼一首也沒被編進教材。】
【烏鴉睡覺:樓上這還用說,質量不行唄,看來他學了蘇東坡這麼多年也沒學出什麼成效。】
明意尷尬地咳了咳:【這位觀眾說得有一定的道理,乾隆皇帝雖然確實多次模仿蘇軾詩文中的韻腳,但如今好像確實沒給我們留下什麼膾炙人口的名句。不過今天是東坡小劇場啦,乾隆在這裡也隻是和我們一樣仰慕蘇學的一個學生,並且以他皇帝的身份推崇蘇東坡,對於蘇軾詩文的發揚光大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眼見時間差不多,明意停止了這場即興閒聊,和大家說了再見。
天幕外的乾隆看著自己剛剛寫好的關於詠神跡的一遝新詩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