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幫幫主:這個“誰怕”真的好有江湖氣,好像在向這操/蛋的世界宣戰。】
【喵喵喵:樓上,這句的精華難道不在於“一蓑煙雨任平生”嗎?穿著蓑衣也能自得一輩子。】
【123:反對,竹杖芒鞋是最帥的好麼?多麼樸素又落拓不羈的裝備!】
因為在初中時就被老師按頭背誦默寫了這首《定風波》,彈幕裡的觀眾按照自己不同的理解吵成一團。
北宋一群第一次見到這首詞的讀書人:你們彆吵了,這每一個字都同樣價值千金好不好!
天幕中,山間風停雨霽,隱約可窺見烏雲後泄露的天光。一陣清冷的風撲麵而來,蘇軾笑著道出這首詞的下闋:“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123:(激動臉),我們中考語文鑒賞讓分析這個“迎”字!】
【喵喵喵:這題我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表達了蘇軾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涉及到大眾知識範圍,明意也不過多解釋,自動選擇閉嘴。
北宋的一乾朝臣已經及時抄下,將這些字句在口中咀嚼,像是喝了一壺陳年佳釀,越發覺得韻味無窮。
乾隆拊掌:朕不僅會背,朕還時不時寫出來品讀!
畫麵中的蘇軾迎著山間斜照,穿透烏雲的光影落在臉上,讓他眯了眯眼。隻是在山間走了一段路,遇了一場雨,他卻像是旁觀了自己前半生的生活。
這場穿林打葉順頭澆下的雨,是烏台詩案幾近於死的恐懼、是初到黃州被摔進泥土裡的憤世嫉俗、是困境落魄迷茫的前路,但那又怎樣,雨停了,他不是照樣在有滋有味地生活?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回頭看了一眼來時的路,山間多塵土,遇雨則變得泥濘不堪,依稀能看到他方才走過時留下的一串腳印,在隨著時光流逝慢慢乾涸,成為過去的足跡。
李導很懂特效,指揮著音響師在這個時候播放了背景音效,在悠揚的古音中,畫麵裡的蘇軾對著來路微笑,不再流連於此,繼續信步向前走去。
投影到此告一段落,明意的聲音恰到好處出現:【這句“也無風雨也無晴”,既是在說眼前風景,也是在說蘇東坡自己對於人生和仕途的理解,一帆風順也好、坎坷曲折也罷,如今在他眼裡都是一樣的,不足以讓他為之牽腸掛肚,不足以讓他終日掛懷。】
【他是在用這首詞告訴北宋的天子朝臣,告訴後世讀者,亦是告訴自己:烏台詩案過去了,他蘇東坡將揮筆寫新詩,寵辱不驚地過自己的新日子。】
【丐幫幫主:全體起立!祝賀老蘇涅槃重生、王者歸來!】
【123:樓上你嚇到我了,我們語文課代表當年就是讓我們全體起立背這首詞的......】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希望大家也能學得蘇軾的幾分曠達,將生活中的壓力等閒視之。今天的直播就到這裡,大家晚安!】明意熟練地下播、拎包、拔腿就走。
不過今天走出寫字樓的她,看著馬路上來往不息的車輛,沒了平日裡的戾氣,反而感覺比以往多了幾分元氣。這就是詩詞的魅力吧,明意笑笑,隨著人潮往地鐵口的方向走去。
從汴京趕往眉州的路上,蘇家一口人暫時放下了這幾日縈繞在心頭的心焦,討論起這首讓人拍案叫絕的詞來。
自天幕出現以來,蘇洵一直在為大兒子的未來擔心,但這幾日看下去,尤其是讀到這首《定風波》,他忽然覺得,自己好像也不必操心?人生在世,若自己覺得“適意”,那無論處於何處都能過得自得其樂,大兒子自我開解的能力這麼高,他替他焦慮個什麼?
彼時的蘇軾還不曾經曆神跡中的落魄磨難,但天幕中的畫麵栩栩如生,讓人如身臨其境,他或多或少也能觸碰到一絲那時的心境。但他最大的感觸是,未來的自己真了不起啊,這詞寫這麼好,據說還要流傳千年廣為傳頌,他要不要自己提前給自己寫篇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