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124(2 / 2)

李曼青見他眉宇間已經沒了昨夜的那股鬱結,知道應該是好消息,心情也跟著舒暢。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說家常,真是好不熱鬨。

桌上的菜都很受歡迎,尤其是那盆芋頭花燉茄子,軟軟糯糯入口即化,香味濃鬱還一點兒也不麻嘴,簡直成了香餑餑,沒多大會兒就見底了。

大雙嘴饞,也偷偷跟著吃了幾筷,好吃得她眼睛都眯成小月牙了。等她媽媽發現她又吃了醫生說不能吃的東西時,都已經進肚子了。

作為一個曾經不易發火的人,李曼青覺著當媽真是種考驗。

等大家都走了,她才有機會問男人,事情辦得怎麼樣了。如果是平時她也不會有這麼急切,好像一秒鐘都等不了,但這次的可是大事,能成的話賺的都是以萬為單位的。

她不激動不行啊。

“鋼材已經妥了,下午再去看看水泥沙石,晚上不用等我,估計還得在外麵吃。”

隻要事情能成,就是他天天在外麵吃李曼青也沒二話。

接下來的事倒也順利,消停了幾天,他又連續早出晚歸幾天,終於在二月的某一天,他高興的抱著孩子說“拿下來了”。

拿下來了!

李曼青也跟著大大的驚喜了一把。

親朋好友們都聽說了,政府要以經濟最發達的大漁鄉為試點,先在大漁鄉建一所能容納一千人的學校出來,如果成效可喜的話就推廣開去。而這項工作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要交給唐豐年來做,所有人都跟著開心。

說是要擺酒慶祝啥的,唐豐年不同意,現在縣裡的招標情況還沒放下來,讓都低調點。

唐家人心情激動的等待著,又過了幾天,林老板接到通知,他中標了……相當於也就是間接的唐豐年中了。

林老板投標投的是四十三萬,拿到唐豐年手裡是三十九萬多,接近四十萬。看著人家就從手裡過一道,兩個月的工夫就掙了三萬多,唐豐年心動不已。

如果,哪一天,他也能這樣,就好了。

不過,跟他們比起來,他還是更喜歡踏踏實實苦乾掙錢,因為安心。

為了避免麻煩,他暫時先掛靠在林老板的建築公司下麵,但運轉資本人力機器啥的,公司裡一概不管。

機器他已經說好了,就租以前那大包工的用,反正他閒著也是閒著,租過來還能掙點保養費用。而且,以前跟他屁股後麵撿漏的唐豐年,這次居然敢直接跟他搶生意,他心頭正惱著呢。

唐豐年請他去了幾次舞廳,又給他找了幾個女人,還低聲下氣說租機器的事,也算給足了他麵子,所以也還算沒把這層關係給壞了。

至於人力方麵,唐豐年倒是不愁。一聽說建築工地招工,多少青壯年蜂擁而來,能不離家門就打到工掙上錢,誰還會願意去外省?

他挑著老實又能乾的,家裡有老有小的那種,招了五六十個。

現在經濟困難,必須把開支控製在最小範圍,會計啥的肯定請不起。剛好大舅哥是最信任得過的,又讀過高中,賬目全權交給他管,兩口子都放心。李曼青時不時也會抽空幫著看看,倒是不會出紕漏。

劉家老兩口繼續乾回老本行——種菜,大姐夫倒是沒以前那麼忙了,唐豐年把他叫去公司,往返於縣城、大漁、雲喜鋼材廠間裝卸材料。劉建國為人老實,做事又認真踏實,說多少就是多少,一兩都不會少,把材料交給他看管,大家都放心。

而跟著唐豐年一起去深市的幾個男人,自然也死心塌地繼續跟他混了。唐豐年把他們全部提拔成小工頭,每人手下管八.九個工人,手把手把他們帶出來,以後就是出去自個兒乾,也是能獨當一麵的小包工了。

倒是李曼青提了一下,要不把杜峰也叫來,沒有寧願找外人也不找親外甥的道理啊。要是以前她肯定第一個投反對票,但現在的杜峰不一樣了,開始懂事有擔當,彆說不闖禍了,還要阻攔著他爹他媽彆闖禍!

就這樣勞心勞力的好孩子,李曼青肯定希望他越來越好。

見唐豐年有點猶豫,她就勸道:“你也看見了,他現在真的懂事很多,如果還怕他惹麻煩的話,咱們就跟他把醜話說在前麵,我相信他一定會好好衡量的……”

“不是,諒他也翻不出浪花來……昨天媽又跟我說二姐的事了。”

李曼青了然,原來是這茬。

老太太見大閨女一家紅紅火火,兩口子都有工作了,隻有二閨女還在家裡種地,就冷一句熱一句的勸兒子,讓把他二姐和二姐夫也招來,在工地上打個零工啥的,也比在家種地強。

唐豐年堅決不同意。

不說工地上鋼筋水泥全是錢,他信不過兩口子為人,就是那滿地的釘子磚頭,他還怕他們出個好歹呢。彆活乾不了什麼,又闖下禍來。

但老太太總念叨他們兩口子日子如何難過了,他們老兩口帶大幾姊妹不容易了,現在兒子怎麼說也算個小老板,不能不顧姐姐……把唐豐年念得心頭火起。

李曼青明白他的意思,杜海濤是堅決不要的,母子倆裡隻能來一個,不然怕唐豐菊會攛掇著兒子搞出幺蛾子。

“那就讓小峰來吧,礦下環境太艱苦了,而且又危險。”這話讓唐豐年頗有觸動,他那年不就是險些……既然有條件了,那就彆再讓孩子吃他吃過的苦了。

當天晚上,他就讓人帶信去杜峰礦上,讓他哪天抽空來鄉裡一趟,有事跟他說。

礦上所有工友都知道杜峰有個當大包工頭的舅舅,早就勸他去工地上了,掙的不少還安全。但小夥子知道眉高眼低,舅舅沒主動說,可能就是不樂意,所以自己也從來沒提過一個字。

現在收到口信,倒是忐忑起來,不知道是有什麼事找他。

“臭小子愁眉苦臉乾什麼,你舅舅肯定是有好事找你呢!去了記得跟他說要去工地的話啊,順便把咱們哥幾個也拉進去,咱們有福同享啊。”

杜峰哪裡敢包攬,隻說:“幾個哥哥真會開玩笑,我啥都不會怎麼好意思去工地,他們招的全都是有工作經驗的……”其實沒有可以學啊。

幾個工友罵他耍滑頭,笑罵幾句就揭過去了。

結果,見到舅舅,他第一句話就是:“要不要來我工地上?”

他簡直難以置信,生怕是自個兒聽錯了。能從黑漆漆陰森森的井裡上到地麵,他哪有不樂意的?

“你來的話,先把礦上給辭了,哪天都能過來。但咱們醜話說前頭,來了就要守規矩,你年紀小,多做事少說話,跟著哥哥叔叔們多學學,技多不壓身。”以後說不定就是條出路呢。

唐豐年比誰都明白,挖煤不可能挖一輩子。

頂多七八年,這飯碗就到頭了。而且還是要身體彆出問題,不然這七八年掙的還不夠看病呢。

杜峰心頭狂喜,滿口答應,“好,我今天回去就辭!”笑得露出一口大白牙來。

唐豐年點點頭,要他那就不可能要二姐兩口子了。

工人們全都是縣城周邊的,唐家隻有中午包一頓夥食,其他兩頓都是自行解決,晚上就各回各家。但杜家離大漁鄉還挺遠,杜峰回去不方便,唐豐年問過媳婦兒沒意見,就讓他每天跟著自己回唐家住。

反正家裡空屋子多的是。

他倒是勤快,隻要見到外公外婆要做什麼,第一個就跑上去幫忙,堅決不讓他們乾重活。老兩口越來越喜歡他,逢人便誇他們外孫能乾,聰明,孝順。

等工地上的活計開始步上正軌,李曼青也輕鬆下來,每天帶帶孩子,偶爾看看鋪子,時不時還出門玩一趟,日子倒是輕鬆。

不過,隨著工期的推進,第一次發工資沒問題,第二次也還行,第三次就開始捉襟見肘了,到第四個月,發完工人工資後,賬上就隻有幾百塊現金了。

而原本計劃的五層教學樓,已經基本完工了,隻要再接通水電,清理完建築垃圾,就可以等著驗收了。

而要做這些善後工作,就得繼續開工資。

大姐夫和李誌青知道唐豐年難處,又把剛領的工資給退回來,說是家裡不急用錢,等先把工交了接到款項再說。杜峰知道了也不肯要工錢,說他吃住全在舅舅家,也花不到什麼錢。

就是李建華和孟家幾兄弟,也都多多少少退了一部分回來。

李曼青鋪子上收入比較穩定,左邊才進自己口袋,右邊立馬也全拿來給他發工資了。本來計劃要在年中把店鋪盤下來的,現在也暫時不考慮了。

沒錢盤,那就繼續租吧。她又抽空去縣城轉了幾天,尋思著再開一家分店,因為二小後門那家生意實在太好了,老太太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

許多都是從縣城四麵八方湧來的老顧客,有時候為了等著買麵包,光排隊就得排十多分鐘,有時候要上班趕不及了,隻能失望而歸。

許多客人就勸李曼青再在彆的地兒開一家,能夠把客源分散一下不用等那麼久。尤其是街天,下頭鄉鎮的也進城,那人才叫多,她周圍兩三家鋪子跟前都站滿了人。

其實大家見她麵包生意好,縣裡也有人蠢蠢欲動,跟風開了兩家,但味道始終比不上雙胞胎,再加價格也比她貴,生意也是半死不活。

隻有雙胞胎麵包房,一年多了,味道不變,樣式越來越多,分量不變,價格也才漲了兩毛錢,宣城縣的老百姓提起吃麵包,第一反應和首選都是雙胞胎。

既然要打算做大,李曼青覺著,開分店就勢在必行。

店鋪選址她找過好幾個,蔡雄波兩口子的意思是,儘量往中高端上定位,不如去縣城百貨商場裡租個鋪麵,價格也能提得上去。

但她去看過幾次,空置的商鋪不多,能空下來的都是不太好的位置,要麼靠近洗手間,要麼靠近樓梯間的,人流量甚至還不如在廣場上擺攤呢。

走中高端路線她也想過,但目前在宣城縣這樣的內陸縣城,還是不大行得通。

隻能先把牌子做出去,等以後條件好了再考慮專門開個高端禮品店之類的。

其他人流量大的地方,隻有學校和工廠了。學校已經占據二小那樣絕佳的地段,她想把第一家分店開在工廠附近。

那幾個廠她都去看過,順著東大河往西邊走,一條寬闊的大馬路過去,幾個岔路分過去就是工廠,每天人流量上萬,她特彆心動。

問題那附近全是荒地,隻有一座小民房孤零零的立在大馬路中央,是真真正正的中央,為了這家“釘子戶”專門把大馬路一劈為二的那種。

她也去接觸過,那戶人家還真是對得起“釘子”兩個字。

聽說要租他家一間一樓的屋子開鋪子,一來就說這個不許那個不讓,譬如不許見明火,不能用大量的電。李曼青說自己用烤箱的肯定會大量用電,他們又說要用電用水必須自己接水管和電線,不能從他家分。還有不能留宿在他家,每天最早七點,最晚六點得離開鋪子,不能“逗留”在他們家裡。

李曼青耐著性子聽他們框框條條說完,終於說到租金了。

不,他們家不要租金,他們要分成!每個月分淨利潤兩成。

李曼青氣得心內冷笑,就這麼一間這也不許那也不能的破屋子,每個月分她將近一千塊錢,當她是傻子嗎?

當場就氣得出門了。

出門後心口仍氣得不行,工地上工資快發不出來了,她得趕緊幫著”開源”才行,這分店勢在必行。

於是又順著大馬路往裡,還真讓她給遇到了兩排民房,不過不是在大馬路邊上,而是隔了兩百來米,開店的話隻能開點小賣部賣紙賣牙膏。

李曼青卻覺著不錯,兩百來米不算太遠,她相信隻要知道是雙胞胎麵包,年輕人還是會來買的。而且隔得遠有遠的好處,萬一遇到上下班高峰,排隊買麵包的人太多,隊伍排多長都沒關係,因為周圍空曠,不會影響到交通。

現在二小門口有個問題,就是左右兩家上戶對客人排隊擋了他們家生意很有意見。但路就那麼窄,上下課學生就是那麼多,她也沒辦法,隻能不住的賠禮道歉。

如果能有個空曠的地方,她才不管這些呢!

而且,到時候排隊排的人越多,越有說服力啊,隻會招來更多的生意,沒見人家後世還專門有“托”這個詞呢!

當晚跟唐豐年商量過,第二天忙完工地上的事,他早早的回來陪她去看過,也覺著不錯。但他實在太忙,工地上脫不開身,李曼青隻能叫上大姑姐陪她去,拗了半天的價格,終於把鋪麵租下來。

當然,租金是跟大姑姐借的,唐家現在真是捉襟見肘了。這兩個月除了孩子,誰也沒買過一件新衣服,唐豐年的襪子底兒沒了都還在繼續穿。

劉家現在不缺錢,貸款早賠清了,芳菲又能乾,已經在律師事務所見習,生活費能夠自理了。所以也不急著用錢,說讓他們啥時候轉開啥時候再還都沒關係。

原先的烤箱隻夠烤那邊店裡的,這邊勢必要再買一台新烤箱,而且還得是大的。

在想好要租鋪子的晚上,李曼青就回娘家去了一趟。

*******

聽說閨女要借錢,老兩口都直接毫不猶豫的問她要多少。

“爸媽你們有多少?”

劉蓮枝免不了又要裝窮叫苦老生常談,直到——“多了也沒有,隻有五千多塊,我自己的工資,外加你哥工錢還貸剩下的。”

見閨女不說話,怕她嫌少,她又道:“你上次給我們的每人一千也還沒花呢,加上平時零零碎碎給的,也能再湊三千。”

李曼青大喜,八千塊足夠了。雖然烤箱是漲價了,但到八千也夠了。外加石秋菊認識以前賣廚具的老板,她親自帶去的,隻買作七千八百多。

她之所以敢到處借錢,欠這麼多的債,是覺著麵包房每天都能有固定收益,肯定虧不了,一旦唐豐年的工程款結下來,他們手頭立馬就能寬鬆起來。就算他工程款一時半會兒結不下來,慢慢的靠兩家麵包房,總能賠開的。

烤箱到位,即使手裡沒錢,李曼青還是陸陸續續開始裝修起來,麵包房頭天的收入晚上就拿來裝修新店,手裡餘錢連續半個月沒超過十塊。

但好在老人身體好,不用進醫院,兩個孩子也爭氣,連感冒咳嗽都沒有過,頂多就是見到玩具會要一下,其他時候吃的穿的能維持住就行。

兩口子都長長的舒了口氣,這輩子能有大雙小雙這樣的孩子,真是他們的福分,和幸運。

到九月,滿四周歲的小輝開始上幼兒園了,每天一大早的還在被窩裡就被爸媽挖起來,送到學校裡也不知道學了什麼,性格倒是越來越開朗。中午和下午都是爺爺去接,到家把書包一扔就跑姑姑家去。

找妹妹,給妹妹們看他做的手工,有時候是一隻紙疊的小兔子,有時候是手工冊上剪下來的斑馬和老虎,兩個妹妹可喜歡了!

三小隻抱著他那兩本畫滿圖畫的小書書,可以從五點多玩到睡覺。

老太太看她們那麼喜歡哥哥的書,就道:“要不明年就把她們送幼兒園去吧,省得在家沒人帶。”老頭子雖說沒事,但他是個呆子啊!

整天隻會看電視聽新聞,孩子尿濕褲子都不知道。

李曼青不想她們那麼小就跟自己分開,明年才三歲不到一個月呢,這個時期正是性格養成的重要階段,她不想讓她們跟著外人學。

老太太看看她依舊平坦的肚子,欲言又止。

當晚,李曼青就故意問男人:“媽催咱們生兒子呢,這可怎麼辦?”

“什麼怎麼辦,那就生唄!”男人嘴上說生,上下眼皮卻不爭氣的開始打架,而且越來越有難舍難分的趨勢。

就在他迷迷糊糊時,突然聽見小妻子說:“明天我們去趟民政局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