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技術和經驗的結合(二更)(1 / 2)

大棚很快搭建好了。

不管是在搭建的時候,還是在搭建好了的時候,都有人因為好奇過來圍觀。

這是搭建的玻璃大棚?

看到透明色的玻璃,村民略有些驚訝。

“聽說搭建玻璃的,很貴呢。”

“是貴。30塊一平呢。那個塑料薄膜才幾塊錢,價格相差好幾倍呢。”

“這石立春不是在試驗種植呢,為何先不先建一個塑料薄膜的。如果萬一大棚水稻種植失敗了,那也不會虧損太多啊。”

“聽石立春說搭建這個大棚,用了一萬多塊錢呢。嘖嘖,這真是有錢多燒得慌啊。把錢用在這方麵。”

“這五分地,種個蔬菜或其它東西,一年收成或許能個賺上萬把塊。種個水稻,種個幾年,也收不回成本吧。”

“這人家有錢啊。這一萬多塊,隻是小意思罷了。我們這些沒錢的人,就不用操這份心了。”

“也對,他們三兄弟,都建了一棟這麼漂亮的新房子,還都買車了。家裡存款,聽說都有幾十萬。”

“還不止呢。我聽說他們三兄弟還在縣城用全款買了一套房子。隻是不想在那裡住,就把房子給租出去了。租金收入一個月都一兩千呢。”

“你說他們家在想什麼啊。縣城裡房子不去住,還依然住在農村。”

“縣城有房,可去縣城,也賺不了什麼錢啊,還不如在家賺錢。他們家一年收入都幾十萬呢。就像現在外出打工的,手裡有一點錢,就想著到縣城買房,可也不住不是。”

“唉,你說他們家的運氣怎麼就會這麼好呢。妹妹嫁給了有錢人,他們自己呢,勤快先不說,就是他們種植什麼都比彆人種得好。西瓜,他們家的比彆人種得好,橙子也比彆人種得好,這水稻更不用說了,一畝地都能比我們多收一點。”

“或許他們家受老天眷顧了。不然,要說勤快,咱農村人,有哪幾個不勤快的。不都是天一亮就去地裡乾活的,太陽下山了,才回家的。石立春三兄弟也沒有比我們多一雙手或多一雙腿不是。”

主題越來越歪了。

顧清茗聽著村民對自家幾個舅舅的評價,心裡也是高興的。

他們舅舅種地,可不是盲目來著。

他們都會按照科學方法,再加上自己的種植經驗,所以,他們種出來的東西,比彆人好。

畢竟,整個石背村,他們家是供出了最多大學生的。

三個舅舅雖沒有上大學,可也是高中畢業生。

那個讀書都比較奢侈的情況下,三個高中生,那是相當了不起了,何況,他們家還出了一個大學生,他們的親妹妹石雅淑。

再後來,三個舅舅的五個兒子,同樣三個高中畢業,兩個大學生。

嗯,子孫兩代,都是高中以上,三個大學生。

放在古代,那簡直可以說是書香門庭了。

他們家可是深深知道知識改變命運的常理。

他們從農村出生,從小就乾著各種農活。

自然的,就做到了知識和經驗的結合罷了。

然而,村裡人,也就這兩年,有一兩家考了一兩個大學生,其他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他們隻是按照以往經驗種植罷了。

“哎呀,按照以往經驗,你們說我們要不要也來個大棚水稻啊?說不定,還真能賺上一些錢呢。”

“得了吧。就這麼幾分地,就算價錢再好,又能賣上幾個錢。本來米穀的價格就不高。”

“要種,還不如種大棚蔬菜,至少大棚蔬菜價格可以隨意波動,賣得好,還能大賺呢。”

“唉,說得簡單啊。要搭建一個大棚那要多少錢啊。萬一沒有賺來回來,那不得虧死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