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各方支持! (二更)(1 / 2)

今年年底的石背村比往年更加熱鬨。

一是,今年顧清茗承包兩百畝地,引起了所有年輕人了關注,自己家田地租出去,一次性結了三年租金。

這些租金可以買些家當。嗬嗬,其實也沒我在多少錢!

但大家心裡就圖個樂子,何況到年底,有點錢,可以買幾件新衣服穿了?

因此錢一到手,很多人相約買新衣服去了!

還沒過年呢,很多人已經穿上新衣服了。

這種氣象又給村裡增加了新氣象!

顧清茗的兩百畝地,一確定簽約下來,就已經開始搭建大棚了。

大棚搭建之前,就開始請人乾活,犁地,挖渠溝,挖水池和壟地。

就如承諾的那樣,優先請的是那些租地用戶。

工錢,按著行情,女人乾活一天六十塊錢,男人乾活,八十塊,兩百多畝地,暫時請三四十個,再請了一輛小挖掘機。

用挖掘機挖渠溝水池,比人工方便多了。

還有犁地,也是請的機器。

請人做的事,都是那些機械無法乾的事情,像壟地。

兩百多畝地,人工再加機械,也乾了三天活。

村民拿到手中的錢後,很是高興。

現在才剛開始呢,以後這活還有得乾,可真比自己種地劃算多了。

能得到租金,又有活乾得到工錢。

活兒乾完後,就開始搭建大棚。

兩百多畝地,分了四個村,每個村子六七十畝地,需要搭建四個大棚,每個大棚的費用,造價都是百萬以上。

聽到這個大棚造價,村民們連連咋舌,驚歎不民。

他們知道顧清茗家很有錢,可沒有想到,會這麼有錢。

還沒有開始種植呢,就建個大棚,這一出手就是幾百萬。

四個大棚,費用高達五六百萬。

以後,這地裡得種什麼東西,又種多少東西,才能把這幾百萬給賺回來啊。

這個大棚與以前村民們見到那種種植蔬菜的大棚有很大的不同,看著外表是一樣。

也與顧清茗先前做實驗的大棚也不太一樣。

這是據說目前國內最為先進的智能大棚,大棚全部用玻璃搭建,顯得室內看起寬敞又透明。

這大棚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智能!

智能大棚,即溫室大棚自動化控製係統是根據溫室大棚內的溫濕度、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等傳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利用RS485總線將傳感器信息送給485轉232的轉換器,接到上位計算機上進行顯示,報警,查詢。

監控中心將收到的采樣數據以表格形式顯示和存儲,然後將其與設定的報警值相比較,若實測值超出設定範圍,則通過屏幕顯示報警或語音報警,並打印記錄。與此同時,監控中心可向現場控製器發出控製指令,監測儀根據指令控製風機、水泵等設備進行降溫除濕等操作,以保證溫室內作物的生長環境。監控中心也可以通過報警指令來啟動現場監測儀上的聲光報警裝置,通知溫室管理人員采取相應措施來確保溫室內的環境正常。

這種智能溫室大棚,村民們聽都沒有聽過,更何況是去見過。

因此,在搭建這種智能大棚時,不說石背村的村民,周圍十裡八村的很多村民,聽說後,也跑過來圍觀,對這種大棚很是稀奇。

不稀奇不行啊,建這種大棚,就是砸錢啊,沒錢的普通百姓,哪能建的起來啊。

聽說,搭建這種智能大棚,貴得要死,顧清茗找了關係,以最低價建起來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