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茗兩百多畝地,分了四個塊,她選擇了一塊地五六十畝地種大棚水稻。
剩下一百多畝地,顧清茗對於最近比較熟悉作物,都打算染指。
一二十種,每種種下分配下來,也占據了五畝地以上。
對於村民來說,顧清茗這樣的做法,讓他們很是疑惑。
一般人承包土地,要種東西,也隻會種那麼一兩種,這樣的話,隻要打通了銷路,就更好銷售出去。
這種類多的話,銷售這一塊,是一個問題。
再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裡很多種類容易壞的蔬菜。
比如小白菜,必須當天摘出來,當天運出去買出去,否則到了第二,那就會焉了,這保質期最多不超過三天。
如果沒有聯絡好銷售渠道,那可是很容易虧本的。
還有,種類多的話,也不便於管理。
話說,貪多嚼不爛啊。
此刻,石家人正在讓水稻種子發芽。
這水稻種子,同樣是妹妹石雅淑給他們的,農科院的雜交種,一共兩百斤。
這些種子粒粒金黃又飽大粒。
大舅媽找出稱,稱出這些種子。
大舅舅看了一下種子說道,“這是雜交種,一畝地至多一斤半的種子,按七十畝地來算,那要暫先稱出一百零五斤,稱一百一十斤吧!”
大舅媽稱出一百一十斤後,找出三隻蛇皮袋,分彆裝上,然後放在清水裡浸泡。
浸泡種子需要兩天兩夜。
兩天後,大舅媽把浸泡好的種子,再挪到準備好的乾稻草上捂著,保持一定溫度。
隔天,拿開稻草後,打開蛇皮袋,就看到一粒粒種子,已經發芽了。
大舅舅打開全部看了一下,略皺了下眉頭,說道,“還需要再捂,明天就可以撒下去了。”
大舅媽把這些種子重新捂起來。
她說道,“今天把地攏好來,明天就撒下去。”
而且,他們家的地,可不止顧清茗這些,他們還有自己的十幾畝地,需要全部下種。
顧清茗給出的種子挺好,他們決定也種這種水稻!
兩百斤種子,石家用了一畝地育秧苗。
育秧苗攏地,實際上就是做育秧苗的苗床。
秧苗的好壞,苗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育秧苗的苗床必須平整,底土和上土厚度需要均勻。
第二,苗床必須乾淨。所謂的乾淨,是不能留雜草,或有些害蟲,這可是對水稻育苗的影響很大,造成水稻秧盤的地步和地麵接觸不嚴對於育苗的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
第三,水稻苗床還要做到很好的透水性。水稻育苗不能缺水,但是水份太多也不可以,因為土壤中的水分太多不但對於地溫影響很大,導致地溫太低,同時水分太多也導致土壤中的養氣不足。所以我們育苗的時候儘量挑選地勢較高,地溫也會相對的高一些。
不過,花了幾百萬安裝的智能大棚,可不是擺設,至少雜草和害蟲,會少了很多。
其次,智能大棚能感應到太陽的光線變化情況,自動打開遮陽網,讓地裡的作物享受充足的陽光。
水位低於需求時,自動供水係統會及時補給。
這可比人工更加方便和科學。
第二天,石家人,除了照顧顧清茗的外婆幾乎都來到這大棚之中。
他們選中了一個大棚,用來育種苗,蔬菜秧苗和水稻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