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後青櫻平安生下大格格。但大格格在青櫻孕中的時候經曆過不少意外,幾乎可以說是在保胎藥裡泡大的,因此身體不免有些虛弱。青櫻自己也元氣大傷。
青櫻愛女心切,出了月子之後照顧大格格凡事親曆親為,便不免冷落了一些弘曆。
但府裡不是隻有她一個女人,她的這一番忽視,倒讓其他人有了更多機會。
一年後的聖壽節那日,琅嬅在熹貴妃的宮裡被查出懷有一個多月的身孕。琅嬅雖意外這個孩子得到來,但依舊滿心歡喜。並在次年八月生下寶親王府的嫡子,得皇帝賜名,永鏈。
之後弘曆才給府中已經三歲了得大阿哥和大格格取了名字,分彆為永璜和璟兕。
同一年,琅嬅和諸瑛再次有孕。弘曆承諾諸瑛在她平安生產之後便為她請封為側福晉。
那時高晞月也頗為受寵,但是她畢竟沒有子嗣,就算琅嬅更喜歡她,但不論資曆還是功勞上,她都很難越過諸瑛。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高晞月便開始使用一些秘方和坐胎藥。琅嬅雖總勸她順其自然,但對方並不是很能聽得進去。
次年,諸瑛率先生下一女,弘曆大喜當日便擬了折子準備為她請封,但誰知第二天她便大出血,歿了。
而新生得小格格也沒過幾天便夭折了。
琅嬅那時也已經懷胎八個多月了。因為總覺得諸瑛死得蹊蹺,便費心查了一下。
最後查到諸瑛孕期得膳食單子得時候,才知道她是吃了太多相克得食物而導致得。
在諸瑛有孕後不久,琅嬅也查出懷有身孕,再加上琅嬅還有個永鏈要照顧,因此對她得關照遠不如當年她懷大阿哥得時候。但即便如此琅嬅也是特意從宮裡要了個嬤嬤回來照顧她的孕期。可誰知,最後竟是在普通的食材上出了問題。
諸瑛好美食這是府裡人都知道得,查到這裡,琅嬅也不太確定是她吃的太雜了才會中招還是有人刻意為之。
將事情查到這裡之後,琅嬅便交給了弘曆去處理。諸瑛一死,請封之事不了了之,廚房打死了幾個負責照顧她膳食得奴才,也就沒了下文。
一個多月後,琅嬅生下一個女兒,為三格格。
諸瑛死後,大阿哥失了生母,琅嬅見高晞月一直想要個孩子,便試探了一下。但高晞月卻更希望有個親生得孩子,並不願意撫養永璋。
弘曆雖有心想讓青櫻撫養永璜,但青櫻自己尚且有個病歪歪得璟兕要照顧,也不怎麼樂意。其餘人等身份資曆不如諸瑛得,也沒有那個資格去撫養大阿哥。
琅嬅原以為在大家都不要這個孩子得情況下,大概會被送到自己這個嫡母這裡來。卻沒想到弘曆派了個自己身邊得嬤嬤照顧他,並以永璜已經四歲該啟蒙了為由,帶去了前院。
琅嬅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愣了一下,大概是這些年被打臉打的多了,她也已經習慣了,冷笑了一下便過去了。人家想壓製她,平衡後院,她也沒必要非得去撫養一個不是親生的孩子。
弘曆雖然時不時還會緬懷一下溫順甜美的諸瑛,但這顯然並不影響他繼續采花授粉。
諸瑛死後沒多久弘曆幸了一個繡房的繡娘。這本不是什麼大事,畢竟這些年府裡被幸過卻沒名分的人也不少。琅嬅隻是讓人在彤史上記了一筆,以做將來她萬一有孕的證據,便不再過問了。
倒是沒想到這繡娘不知怎麼的入了青櫻的眼。竟替她在弘曆麵前為她要了個名分,住到了自己的院子裡。
琅嬅生完女兒之後,自覺兒女雙全了,便不太樂意和弘曆同房。可這種事情她不能明著拒絕,便總是想方設法的推弘曆去高晞月那裡。後來富察夫人知道了,便建議琅嬅從自己人中挑個出來伺候著,以免弘曆長時間不來,兩人疏遠了。
琅嬅雖然覺得這種事情有違她的三觀,但她來到這個世界後違背三觀的事情也做了不少了。於是便聽從意見將自己身邊的一個清麗貌美的侍女綺瑩給開了臉,代替她侍寢。
雍正十一年,高晞月的父親署理江南河道總督一職,府內高晞月和青櫻平分秋色。琅嬅則每日除了處理事務便隻關心自己的一雙兒女。
次年,弘曆上折子為高晞月請封側福晉。琅嬅則開始為永鏈正式啟蒙。
永鏈三歲以前,除了進宮必學的一些規矩外,琅嬅都縱著他如尋常百姓家的孩子一般撒嬌玩耍。有時候弘曆不滿了,琅嬅便會說一句:“皇家的孩子,能隨性些的時候也就這麼幾年了。”
四歲那年,琅嬅才開始教他啟蒙習字。說是四歲,其實放到現代也不過才三周歲。等永鏈吃過了五歲的壽麵,琅嬅便將他當作一個大孩子看待,再不允許他撒嬌耍賴偷懶了。
索性他是個十分聰慧且獨立的孩子。在試過幾次,發現琅嬅並不會妥協之後,早早的認清了現實,每日按著琅嬅定下的規矩,早起晨練,念書,習字。
因為知道曆史上的端慧太子體弱短命,琅嬅向來注重永鏈的身體健康。不僅飲食冷暖事事上心,每日還抽時間讓侍女們帶著他跑一跑,五歲之後還讓弘曆教他些基本功,強健身體。
也是這個時候,弘曆才真正的開始親近喜歡這個聰慧又活潑的嫡子。不僅教他習武,還自己親自教導他功課。
十三年開春之後又很快入夏,此時府裡的蘇格格已經身懷六甲即將生產。而琅嬅則已經開始準備著曆史上那一天的到來。
雍正帝對琅嬅這個兒媳婦還算不錯,這些年雖不怎麼召見,但隻要對晚輩有所賞賜,琅嬅必定是寶親王府獨一份的。加之永鏈這個皇孫是他唯一親自主動賜名的。所以即便琅嬅在生完女兒璟瑟之後,除了初一十五的正日子便不怎麼和弘曆同房。但她的地位依舊穩如泰山。
三個月後,琅嬅領著府中姬妾和內命婦們跪在金棺之前哭喪。
琅嬅不知道後麵此起彼伏的哀聲泣泣中,有幾個人是真心為了棺中的這個人而難過悲傷。
但她此時是真的有幾分傷感。
不僅是因為這個人曾欣賞過她的字。也不僅是因為那年他的出現和決定讓自己脫離險些為妾的境地。更不僅是因為這些年他對自己的頻頻恩賜。
他的離去,意味著從此之後前朝後宮格局的變化。更意味著從今以後,琅嬅不能再躲在彆人身後萬事不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