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第十世 琅嬅教子(1 / 2)

齊汝是室內唯一跪著的人,他的身子伏的很低,額頭幾乎要碰到地麵上的青磚。屋裡的人都在等著他的回話,弘曆和太後的視線都令他顫抖。

但他不得不說實話,“回皇上,太後,皇後的話,四阿哥......四阿哥並無用藥的跡象。”

說完這句,他的額頭‘嘭’的一聲磕在青磚上,人也更低了,他不敢再多說一句話。

琅嬅也沒有說話,她看向攥著拳頭青筋暴起的弘曆,餘光瞄向太後。

琅嬅在她的臉上看不出任何情緒。

半晌,太後開口,她語氣平靜,道:“四阿哥年幼體弱,前幾日夜涼,奴才們沒照顧好四阿哥,讓他著了風寒,真是著實該死。”

琅嬅打了個寒戰,看向搖籃裡依舊不哭不鬨的孩子。又看向弘曆,他沒說話,但是攥緊的拳頭卻略微鬆開了些。

這批奴才是不能活了,沒照顧好四阿哥就是她們死的理由。

而四阿哥呢,這個背著貴子之名出生的孩子,皇家不能讓人知道他是癡傻的,所以他也將死於這場莫須有的風寒。

琅嬅從一開始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就知道了這個孩子的結局。但她以為弘曆至少回保下他。

但他此時的沉默和放鬆卻告訴了琅嬅,他準備犧牲這個孩子來維護自己的名聲和地位。

琅嬅將孩子抱起,抱到了弘曆麵前,弘曆眯著眼睛看了眼剛才還愉快逗樂的幼子,隨後不滿的看向琅嬅。

琅嬅一副沒有看見的樣子,低頭去看繈褓中的嬰孩。他其實被養的很好,皮膚白嫩,五官精致,否則素來講究抱孫不抱子的弘曆也不會一來就將他抱起哄逗著。

室內靜謐,琅嬅的聲音悠悠的,輕聲細語道:“前幾日臣妾看華嚴經,經書上有雲:一切眾生是佛子,但凡俗是外子,聲聞、緣覺是庶子,唯菩薩是真子;此乃以世俗倫理之譬喻貶斥凡夫與二乘。”

弘曆似乎還未明白琅嬅說這句話的寓意。

太後麵沉如水的問:“皇後此言何意?難道不怕褻瀆神明嗎?”

琅嬅抱著四阿哥,跪在弘曆身邊,看著太後一字一言道:“太後素來敬佛禮佛,四阿哥自出生起便常住慈寧宮,所受洗禮自是遠勝凡俗。

四阿哥不入紅塵,不聞俗世,又出身高貴,焉知不是佛子臨世?”

弘曆看向琅嬅,琅嬅眼中帶著憐憫和哀求。

中秋宴後,太後攜四阿哥出宮前往五台山禮佛。

又兩個月後,朝野上下皆知,五台山高僧斷言四阿哥深具慧根,為佛子轉世,需出家為僧,才是他的宿命。

皇上雖不忍幼子出家,卻不料四阿哥一離開五台山便百病纏身,為保幼子性命,皇上不敢勉強四阿哥回宮。而太後憐惜幼孫,提出留在五台山陪這孩子,同時為大清祈福。

消息傳來的時候,住在長春宮的儀貴人也已經即將分娩。

琅嬅撥弄著一個放置在紫檀木雕花三彎支架上的巨大球體。回想著那天的情形。

琅嬅以佛子之說求弘曆給四阿哥一條生路。四阿哥畢竟是弘曆親子,是他喜歡過抱過的孩子,能有活路,弘曆也不願背上殺子的罪孽。何況琅嬅所言,對於崇信佛學的太後和弘曆來說,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

況且琅嬅所言,四阿哥隱晦的表達了四阿哥是因為長期和太後在一起,才會被感染了佛性,以至不入凡俗。這無疑是給弘曆一個自我開脫的借口。

四阿哥不是癡傻,也就不是他的汙點和天譴了。他自然樂見其成。

而對太後來說,把一個孩子養成佛子和把一個孩子養傻了這兩種選擇,她自然要選前者。

之後的事情已經不需要琅嬅多言。經過太後和皇帝的博弈,由太後帶著四阿哥去五台山成就佛子之名。而皇帝則答應提拔太後的族親,鈕鈷祿氏訥親。

可這些事情都是表麵的。不論是太後琅嬅還是弘曆,都清楚,癡傻就是癡傻,隻不過是為了皇家的體麵披上一件華麗的外衣罷了。

所以生下癡兒的白蕊姬失寵了。弘曆雖以她誕育佛子有功為由,生了她為妃。卻命人撤了她的綠頭牌,並在雨花閣建了佛堂,讓她住進去為四阿哥和大清祈福。

琅嬅知道,弘曆是不敢冒著再生下一個癡兒的風險了。畢竟女人對他來說並不難得,但若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隻怕他的皇位都難坐穩了。

白蕊姬一開始還時常不服鬨事,要求求見皇上,但在琅嬅告訴她,她的孩子是癡兒,若她再鬨下去,皇上因她厭惡了四阿哥,到時候她還有四阿哥都將活不下去之後。憫妃安靜了。是的,她的封號也改了,不再是豔如玫瑰的玫嬪,而是憐憫眾生的憫妃。

為了孩子,素來張揚跋扈的白蕊姬收起了琵琶,開始緇衣茹素。

素來不馴的她,第一次認認真真的給琅嬅行了一個大禮,謝她在那時願意出言保住她孩子的性命。

儀貴人生產之前,欽天監傳出消息說後宮之中有孕婦身懷有大吉之像,乃大貴之胎。這個時候宮裡出了儀貴人腹中這一胎,便是不久前也傳出懷有身孕的嘉貴人。

宮裡的人不知四阿哥之事的真相,這次又出貴子,四下傳言,便開始直指永璉,說嫡子命格不如幾個弟弟,非儲君之象。

消息傳出後,宮裡又死了一批多嘴的太監宮女,弘曆的臉色也一直不好。嘉貴人數次暗示欽天監所言是在她自己懷胎之後,琅嬅倒是不生氣,隻說:“天子之子,本就個個都是貴子,欽天監所言不虛。”

因琅嬅這番話,貴子之言倒是消散了不少。

儀貴人本就膽小,她是琅嬅身邊出來的,自知沒有琅嬅庇護她彆說平安產子,便是讓皇上看一眼都難,因此流言傳到她那裡的時候,嚇得她整日胎動不安,生怕琅嬅棄她不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