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第十世 太子監國(1 / 2)

,最快更新綜穿之孟婆來碗湯最新章節!

琅嬅收到素練的消息,她收養了一個夫家的遠房族人做自己的嗣子。素練出嫁也快有十年了,卻一直沒能懷上孩子。就在她準備放棄,給她夫君納個妾室的時候。琅嬅派了太醫過去為她診治。最後發現問題出在她夫君的身上。

兩人又治療了幾年,依舊沒有喜信,去年夫婦二人便開始張羅著收養嗣子。素練的夫君如今已經調任內府三旗為一等侍衛。在他族內也算混得不錯的,親近的幾支也有願意將幼子過繼給他的,可他卻偏偏從旁支裡選了個無父無母的孩子。

琅嬅一開始聽說這件事情的時候也隻是感慨了下素練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畢竟等孩子養大了出息了,親生父母找上門來,不論管不管都挺糟心的。後來當琅嬅知道他們收養的孩子叫海蘭察的時候。

琅嬅傳信給了素練,叫他好好教養孩子,彆虧待了他,她會有後福的。

蓮心在子嗣方麵比素練要順心一些,出嫁當年便有了身孕,次年生下一子。

不過若論子女緣分,還是魏嬿婉最佳。她和淩雲徹成婚至今,已經生下三子一女。琅嬅知道的時候還在心裡感慨了一句,孝儀純皇後果然很能生養,哪怕是換了一個老公。

明嬪和舒妃的孩子在各自額娘的腹中一日日的長大。但弘曆卻依舊沒有清心寡欲的樣子,甚至在這段時間裡還冊封了不少答應常在等低階妃嬪。鬨得琅嬅都要以為白藏的藥無效了。

直到後來琅嬅聽說弘曆在私下服用鹿血酒等壯陽之效的東西時,才明白,一如她之前所想,不是無效,而是死要麵子活受罪。

等到明嬪生下五公主,舒妃生下十一阿哥的時候。弘曆甚至已經開始服用丹藥。

作為皇後,對這種事情自然是要勸誡的。

但當弘曆質問琅嬅:“皇後是怕朕活得太久擋了你兒子的路嗎?!”

琅嬅心說,看來你想的也很明白。

但口中還是勸著:“皇上自幼通讀史書,難道不知道服食丹藥的後果嗎?曆來求仙問道的皇帝又有哪個真的長生不老?皇上,還是請太醫調理身體,修身養性,才是長壽康健的根本啊“

琅嬅的話勸到了,至於對方聽不聽,琅嬅並不在意。倒是青櫻和舒妃這兩個真愛皇帝的女人,不顧自身多次勸戒,觸怒了龍顏。

青櫻被禁足翊坤宮。舒妃被他在盛怒下質問是太後派來的細作,居心叵測,舒妃心灰意冷,退居儲秀宮,隻一心撫養孩子。

弘曆開始服用丹藥,一病不起的卻是太後。琅嬅知道那年她在弘曆心中埋下的對太後的心結已經開始迅速的長成參天大樹。

他一出事,最先想到的便是太後做了什麼。尤其是當他的力不從心和舒妃生子幾乎同時發生的時候。

所以他出手了。

乾隆十三年,這個本該是曆史上孝賢皇後死期的年頭,琅嬅主持喪儀,送這位本該長壽的崇慶太後入葬泰東陵。

不論太後的死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皇帝對太後的過世表現出了‘巨大的悲痛’。不僅令各省文武官員從奉到諭旨之日起,摘除冠上紅纓,齊集公所哭靈三日,百日之內不許剃頭,持服穿孝二十七天,在此期間不嫁娶,不作樂。

天下臣民一律為太後故世而服喪。

而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太子。原定今年八月迎娶太子妃的日子,又因為守孝而被推遲了一年,並且具體日期還未擬定。

對此,琅嬅隻告訴永璉,要順服,要表現的比皇上還要悲痛,要做一個讓人無可指摘的皇太子。而這一點,永璉一向做的比琅嬅期許的更好。

對於那個被賜婚了三年還沒大婚的太子妃,琅嬅都不由的有些同情她了。這幾年她雖還沒嫁進來,卻一直恪守為人媳的本分。雖然因為還未大婚不能進宮請安,但也會時常親手做些衣衫鞋襪之類的東西孝敬琅嬅。太後和皇後不睦這種事情,外人也許不知,但鈕鈷祿氏的人不會不知道。所以這個被政治犧牲,夾在中間的小姑娘從被賜婚之後,便過得誠惶誠恐。

如今太後過世,鈕鈷祿氏失去了最大的靠山。為了安撫這個惶恐不安的小姑娘,琅嬅派遣了身邊的玄英去到鈕鈷祿府邸,陪她守孝。這代表琅嬅在告訴她,也告訴世人,不論他們家如何,琅嬅是承認她這個兒媳婦的。

同年,皇帝指派毫無軍事經驗的訥親主持‘大小金川之役’。琅嬅讓傅恒勸說訥親推掉這個差事,但訥親卻認為這是他翻身保住地位的大好機會,於是領命出征。

訥親和嶽飛後人嶽鐘琪赴金川後,先是小勝,然他與軍中張廣泗不和,兩人聯名彈劾張廣泗。張廣泗被押解回京之後,他又請朝廷增兵,準備圍困金川。然而勞師糜餉,收效甚微。弘曆再次派遣傅恒代替訥親之職。

次年,弘曆授訥親祖父遏必隆的佩刀於侍衛鄂實,讓其在監送途中命訥親自儘。

訥親死後,累及親族。琅嬅密令富察家門生在朝堂上為訥親的兄長、弟弟求情。並在弘曆提出為永璉另行賜婚時為鈕鈷祿氏求情。

“鈕鈷祿氏得聖旨賜婚永璉在前,而訥親犯錯在後。鈕鈷祿氏先為皇家婦,其次才是訥親之女,且訥親之罪,不及妻女啊。便是民間也有‘三不去’的說法。永璉是臣妾的孩子,臣妾自然希望給他最好的,但如今若這般行事,不是逼著鈕鈷祿氏去死麼?”

弘曆道:“以她如今得身份,又怎麼配得上太子?即便不棄,也隻能做個格格。若你實在喜歡她,便給她個體麵,賜她側福晉的身份,也該知足了。”

琅嬅看向弘曆蹙眉道:“皇上,這可是亂家之始,無論將來誰為永璉嫡福晉,都難以心平氣和的對待這個原先的太子妃。實在不利後宅。皇上,臣妾不求永璉妻族顯達,隻求他後宅和樂安寧。”

弘曆冷笑了一下道:“隻要再選出來的人能如皇後這般‘賢良不妒’,永璉的後宅自然會安定的。皇後既然有此擔心,那麼這個人選就交給皇後來選定吧。”

弘曆說完,拂袖離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