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十一 一段曆史(1 / 2)

霍吉安將整幅金縷玉衣裝疊好之後,看向霍錦書,見她正皺眉看著手中玉箋。便問:“怎麼?看你這副表情,這上麵寫得什麼?”

霍錦書將玉箋遞給霍吉安道:“哎,果然曆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真真假假,誰知道會是怎麼一回事呢?這上麵所寫,正是此墓後人留下的。”

玉箋所記載,漢高祖時期,墓主人劉濞隨高祖征伐楚國立下戰馬功勞。後因吳郡會稽郡民風彪悍,高祖眾子年幼,無力鎮撫當地,於是便封劉濞為吳王,令他管轄三郡五十城。

劉濞那年不過二十出頭,的蒙聖恩,一心想要報效君主。

吳地民風彪悍,當地望族土著皆不服漢室皇族,何況一個區區諸侯。劉濞任吳王之後,雖朝廷給予他賦稅自收,官員自命之權。可其實並無人尊崇。所以劉濞乾脆下令,免除吳地百姓賦稅,雖因此得到一些當地百姓的認可。可是卻也因此無錢供養軍隊。

直到後來,劉濞尋到一處銅礦,因手中無人可用,於是召集罪犯開采。並煮海水為鹽。積累下大批財富。

這才有了錢征兵。彼時朝廷征發士兵服役。劉濞也發放了和雇工同等的代役錢。逢年過節,劉濞會慰問有德之人,並賞賜百姓。

這樣的事情,劉濞堅持了四十年,才終於獲得當地民眾的認可,並深受愛戴。

然而就是因為這樣,朝廷疑心吳王。

那時候對劉濞信任有加的高祖和當初的太子劉盈都已經過世。漢文帝劉恒即位,劉濞派自己的世子劉賢進京朝見。然而誰也沒想到,太子劉啟借飲宴下棋之名,以劉賢對他不恭為由,將其活活毆打致死。

但文帝對此事卻毫不在意,隻是下令將劉賢的遺體送回吳國,卻對吳世子之死毫無交代。甚至斥責其若是因此對朝廷不滿,便是有了反心,人人得而誅之。

劉濞老年喪子,又被君主如此質疑,悲痛交加之下重病在床。但朝廷卻以他故意稱病不朝為由,扣押了吳國派去的使臣,並一一治罪。

劉賢之子為報父仇,在祖父病重之際聯合幾位叔父招兵買馬,鑄造大量兵器,並以吳地之銅礦鑄造大量錢幣以作軍餉。

但就在劉賢之子準備起兵之時。朝廷送來一張案幾和一根拐杖,並特許他不必上京朝拜。且再次訊問,吳地招兵買馬是否有謀逆之心。劉濞那時才知道兒孫所為。可那時已經騎虎難下。

劉濞銘記高祖之恩,因此阻止了兒孫的行動,並將他們所鑄造的兵器和軍餉,一一收繳深藏於此地。

之後朝廷削減諸侯王封地引起眾怒。諸侯王皆知吳世子之死的緣由,因此聯合吳王新世子劉駒,發動七王之亂。

劉濞知自家與朝廷已成不死不休之勢,便放任了家人的所作所為。但那處藏兵之地,他卻始終沒有告訴自己的兒子。

直到後來七王兵敗,劉濞和劉賢之子被部下護送逃亡之時,劉濞舊疾複發自感時日無多,才告訴了孫子,藏兵之地,並讓其發誓有生之年,不會借這些東西興兵,直求他這一係子孫能用這些寶藏保自身平安富貴就足矣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