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義城公主母女的心事,但說長孫小娘子等人走進大雄寶殿,見方丈戒賢法師端坐在講經台上,慈眉輕垂,麵帶微笑,聚精會神的為大家講經。
方丈手上佛珠因長年摩挲已有些破損,身上僧袍袈裟顏色暗淡,多次水洗捶打後滿是褶皺,胡須已是花白,臉上皺紋堆疊,本是平凡無奇一老人,但見氤氳爐香中,他筆直端坐的身體仿若被渡上了一層佛光,口中不斷吐出禪經妙意,似有洗滌心靈之效,讓人情不自禁的生出膜拜之意。
講經台四周已坐滿了慕名而來的聽眾,長孫小娘子等幾人見眾人聚精會神,不敢打擾,便悄無聲息走了進來,用手勢示意小沙彌搬來蒲團,四處尋了個空地坐了下去,聽著戒賢法師深入淺出,又飽含世情哲理的奇思妙解,長孫小娘子隻覺這段時日以來一直繃得很緊的那根弦不自不覺的就放鬆下來,連煩躁的情緒也緩和不少。
這場經足足講了一個半時辰,自巳時一刻開始,到午時末方結束,因是沐佛節,香客眾多,寺中早早備了齋飯,今日入寺的香客,若是願意,皆可留在寺中用飯。從白馬寺到洛陽城還有一個多時辰的車程,長孫小娘子和鄭氏一大早就出來了,即使用過早飯,到這個時辰也是餓了,自是要用過齋飯再回去。
楊珪娘母子因和長孫、鄭氏一起入殿聽經,用齋飯的時候自然就坐在一起,楊珪娘對長孫小娘子一見如故,用飯的時候緊挨在她身邊,用過飯後,楊、李兩家人準備一起結伴回城,不想長孫小娘子等人剛出寺殿大門,就被一個眉清目秀的小沙彌攔住,沙彌站在她們麵前,雙手合揖:“阿彌陀佛。”
小沙彌瞧上去不過十一二歲的年紀,眉目間卻隠有禪意,俊秀的麵容皎若明月,纖塵不染,恍若那轉世禪子,長孫小娘子和鄭氏突然看到這樣一個小沙彌攔在自己麵前,不由怔了一怔,旋即合掌還禮:“阿彌陀佛,不知小師父有何指教。”
“家師有請這位女施主前往一敘。”小沙彌的目光落在長孫小娘子身上。
“卻不知令師是?”長孫小娘子麵帶訝色的問了一句。..
“家師戒賢。”小沙彌答道。
長孫小娘子,鄭氏以及楊珪娘的母親楊鄭氏,聞聲皆吃了一驚。戒賢法師已年過六十,二十年前便是名聞天下的佛門宗師,十年前來到白馬寺掛禪,八年前出任白馬寺主持,他主理白馬寺後,一力持儉,嚴格要求寺中一應僧侶持心中正,不可有半點驕逸奢靡之心。
並每月有三日時間免費為貧苦百姓看病,(戒賢法師有一手好醫術。)寺中所得香火錢銀,大半用來贈衣施藥,白馬寺的口碑在他手中一日比一日好,香火一日比一日旺。更勿論他佛法精湛,妙慧過人,故不管是在普通百姓還是士族權貴中,都有極高的聲望。
長孫小娘子等人皆是寺中常客,自不會不認得戒賢法師,隻是這位法師雖平易近人,卻鮮少聽聞他主動結交權貴,更不曾聽聞他有正式弟子,據聞煬帝曾幾次邀他入宮論佛,都被他想方設法的推脫掉,唯有天子到寺中祈福,萬般推不得之時,才會帶寺中佛法高深的僧人與帝一起論道講經,祈福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