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裡路的距離,有了馬車代步,竟是一晃就過去了。
摸約一刻鐘後,前路的轉折點出現在眾人眼前。
這個時候,程二妮仍然保持著高昂的興奮度。
雖然她也被顛得渾身疼,但她還能一邊用細柳條編著鬥笠,一邊嘴甜地對穆三娘說:“阿娘,你跟我好好說說這趕車的竅門吧,等我學會了就能來替你,這樣你也能歇歇啦。”
程二妮雖然性情略為跳脫,但乾起活來卻是一點也不含糊。
她的編織手藝尤其好,在老家的時候,她還會常編些竹筐、竹扁、竹簍之類的拿到集市上去賣,以此補貼家用。
程大妮也不閒著,她的編織手藝沒有程二妮好,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她就駕了個小號的淺筐在腿上,不時翻晾著昨日未能完全陰乾的金銀花。
同時她手上還捏著針線和麻布,這是在仿照著程靈的帆布包縫製挎包。程靈這個隨身挎包打開了程大妮的眼界,她說:“這東西方便,比褡褳好多了。”
褡褳就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隨身包袱,中間一根寬布帶垂下來,能直接搭到肩膀上,兩頭到腰間的位置則各連接著一個方形的布袋子。
實話說,褡褳的容量並不小,但因為掛肩上的那根肩帶沒有封口,人一旦跑動,這褡褳就容易掉,程大妮覺得很不安全。
斜挎包就方便多了,能斜挎在身前,背後還不耽誤背背簍。跑動起來的時候,肩帶還能在人身上套得牢牢的,這能給充滿憂患意識的程大妮十足的安全感。
她說:“我要再做三個挎包,咱們都背上這個包,隨身帶些重要的物事。”
是什麼物事呢?
比如說野菜團、肉乾這些食物。還有……錢。
在山洞裡的時候,程靈悄悄給過兩個姐姐和穆三娘銀錢。
給了兩個姐姐各三十文錢,給了穆三娘十兩銀子。當時把穆三娘嚇得一把就攥緊了銀子,眼睛緊緊盯著程靈。
程靈做手勢道:“噓……”又轉頭用目光向盧縣的方向示意。
穆三娘就趕緊將銀子收好,嘴唇蠕動了幾下,對於這個銀子的由來就這樣跟程靈“心照不宣”了。
程靈還有二十兩白銀,十兩金珠,以及一些散碎銅錢。
大頭的銀錢她放在隨身空間裡能夠更保險,另外,上輩子獨立工作生活了好些年,她也習慣了自己掌握財政。
另一邊馬車上,幾人同樣沒閒著。
洪廣義趕車,洪小郎就挨著他坐著,也學著程二妮用柳條編東西。
他會編背簍,編得不太好,歪歪扭扭的,有些枝條還紮不緊。但對於一個昨天才現學編織手藝的孩子來說,這已經很不錯了。
施宏則坐在那裡編藤鞋,芸娘同樣十分乖巧地跟著他一起做。
之前在山裡蹉跎了那麼長時間,他們的鞋子早就被折騰得不成樣子了,必須要另外有鞋替換,不然走路都難。
程家這邊是早就有程二妮編了好幾雙草鞋放在包袱裡,所以一時倒是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洪廣義趕著車打了頭陣,隻見往北方向一條岔路,卻是沿著一片山峰,斜斜向上而起。
那路的西側分明是一座高峰,東側則空蕩蕩的,沒有護欄沒有遮擋,蜿蜒向上,猶如一條鋒利的刀帶,強行斜削在了這座石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