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宮中發生的一切,外人無從知曉。
但太子掛帥的風波,卻已從前朝漫延到了整個京師的上層圈子。
南征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太子掛帥出征——雖然說主帥還是魏皇,太子隻有一個副帥的名頭,但誰不知道,這個副帥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主帥呢?
當然,所謂的“一定程度”,究竟能到什麼程度,最終還是得看征戰前線時,太子的表現。
齊國的現狀也在一封又一封的密報中,不停歇地往魏京傳來。
自打去年秋,王氏一族舉旗造反以來,齊國就徹底亂了。
各地豪強紛紛自立名號,割據一方。
講究一點的,還在明麵上尊崇著齊國皇室,隻是聽調不聽宣,給彼此一個回旋餘地。
而有那直接粗暴的,乾脆就自封為王:什麼大明王,蒼天王,風波王之類的,管他三七二十一,有出處沒出處,撈著一個是一個。
反正山頭拉起來,亂世割據,勝者為王。
當然,在這種混亂的局麵下,各種魔幻的事情也是層出不窮。
刺客之道因而也在齊國大肆盛行,俠以武犯禁,官方力量薄弱的地方,身懷絕技的武者就是這混亂江海中閃耀的星火。
當初程靈深入軍帳,在宴飲中刺殺臨海王,又於千軍萬馬中全身而退,此等事跡,便仿佛是拉開了齊國刺客時代的帷幕。
此後,名妓宴飲殺人之事又發生過兩次,死了兩個刺史。
就連從前的雲川郡守,如今的大明王,王邕都在宴飲中遭遇過幾次刺殺。
隻不過王邕身邊高手不少,他自己也足夠謹慎,這幾次的刺殺便終究都以失敗告終。
但割據在齊國東部一帶的風波王,卻在某個深夜,離奇被殺身亡了。
有小道消息傳出來,說是風波王之子,因為與父親爭奪同一個美姬,失敗後心生不甘,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使計暗殺了風波王。
如此一來,風波王既死,那史連海就繼承父業,成了新的風波王。哦,不,史連海自稱越王,一字王強於二字王,越王也自認為強於風波王呢。
自然,那個被父子爭奪的美姬,如今就又到了越王帳中。
此事是真是假其實很難定論,畢竟越王可從未承認過弑父之事。越王勢力對外也隻宣稱說,風波王是因為疾病,暴斃而亡。
不過,這種正經的宣告永遠比不上小道消息來得刺激,在許多人心裡,還是更傾向於相信那“弑父”之說。
包括在此次事件中出現的那位美姬,如今也在整個天下都有了豔名。
據傳言說此女出身商戶,原是湖山郡郡守柳某小妾,名為春姬。後來因其美貌動人,而被柳某送給風波王之子史連海。
史連海將春姬帶回東郡,卻沒能守住美人,反而被風波王將其納入了內帷。
至於最開始擁有春姬的柳某為什麼不配擁有姓名,卻是因為他早在齊國亂起來的最初,就已經被隔壁郡守偷了家,直接滅了全族,自然,其地盤也被一並占了去。
亂世之中,像這樣連一點水花都沒能激起來就被滅了的小勢力,可不就是不配擁有姓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