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官員一看到他站了出來,想要辯解的話都咽下肚子--他們真不想和豫親王在朝堂上打嘴仗,瞧瞧皇上每次帶著其他人看的那個津津有味的小樣兒。
突然感受到“無敵的寂寞”的豫親王……,啊吆,你們都怎麼啦,都彆憋著,來來來,不服氣的站出來和本王說道說道。
小順治報以鼓勵的微笑,朕很開明,很寬容,有不同意見儘管提出來。
習慣圍觀的其他人同樣報以鼓勵的微笑,快啊,我們就喜歡聽你們打嘴仗。有話就說出來唄,憋著對身體多不好。
孰可忍孰不可忍。
禮部侍郎王大人刷地如他所願的站了出來,“啟奏皇上,‘天有五氣,是生五味。潤下作鹹,王訪箕子而首聞其義焉。’是《天工開物·作鹹》。宋應星先生認為,在領會宇宙規製格物致知的同時,要按其規製來行動、道德引領這三者之間存在的因果關係。”
“當周武王向他的第一大臣箕子問及食鹽製作時,了解到五味與“氣”的五個階段--五行有所關聯。周武王認識到鹽與水連接在一起,“物”與“事”彼此相關……。宋應星先生通過使用“潤”這一詞彙,強調水在鹽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武王的作為對自己的子民的仁政。”
安靜聽完了這一通好似是有道理,是文人領導匠人做工,匠人都是不開化的粗人,豫親王小眼睛一亮隨即神色一肅,輕輕咳咳兩聲,聲音聽著還有點“語重心長”。
“我們剛剛還在說西方洋人把技藝和宗教結合在一起大不對,皇上剛剛也說人家西方人都知道匠人也是天才之一,我們自己倒是把技藝和文人聯係在一起。雖然漢家匠人大多不識字,不會表達。但是不識字不代表他們沒有文化,不會說話不代表他們沒有知識。”
“周武王愛民實行仁政是好事兒,前朝匠人的高超技藝也是好事兒。可是咱們現在討論的是漢家匠人受到的不公平歧視問題,和漢家文人喜歡的‘五行說’沒有關係。再說了,就算有天大的關係,真正做精美的物事做出來的是匠人,不是漢家文人的‘五行八卦’。”
漢官們聽著聽著心驚肉跳,他們可不想帶上一頂類似西方“羅馬教廷”的帽子。
但是還沒容他們接著開口辯解,漢家的一位商官突然站了出來,“小臣懇請,開辦各民族的商科學院。”
商科?這下子漢家士人更是震動,“士農工商”中地位最低的商人也要辦商科?開民族學院?孩子們學什麼?入商籍學跑商?
簡直是胡鬨。
小順治對漢家士人的想法心知肚明,“士農工商”的地位分屬簡直比“男尊女卑”的曆史還要久遠。可是他也想努努力,把前朝中後期就不斷加劇,現在休養生息了十來年日益凸顯的階級矛盾稍稍整理一番。
而他對於孤單地站在朝堂上的這位商官,一位很有遠見卓識,真心喜歡跑商這個事兒並且引以為豪的商官,一直存有好感,“林商官接著講來。”
“謝皇上。”
同樣知道商者在天下人心裡的地位,孤單一人快要堅持不住的林商官,聽到皇上的這一句認可性的問話,不由地眼眶一紅。
他對於向來一視同仁地對待各民族,各階層的朝臣、萬民的皇上,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對於被皇上委於重任做沒有做到最好的自己很是自責,再加上此刻心裡的激動,聲音聽著就帶有幾分沉重。
“剛剛小臣聽皇上提到蒙古人稱呼漢家商人胡紮,很氣憤,很傷心,很慚愧,也很自責愧疚。是小臣等沒有做好應儘的事務造成的民族矛盾。”
“小臣琢磨著,商者雖然遠遠不如士人的地位高,但是他們行走天下,翻山越洋的到處跑商,對於民族交流國家交流的影響非常大,不可忽視。開辦各民族的商科學院,培養有學問,有道德,誠信高的商人,培養會做賬,會看貨識貨的人……。”
作者有話要說: 這幾天在整理穿唐小妖的入V萬字,有點忙。啾啾啾。這兩天本文沒有第二更吼。麼麼噠。
胡紮 ,不誠信的人。據說是古代去蒙古做生意的人引起的稱呼。據說現在在外蒙古偶爾還可以聽到,但是很少了,畢竟大家基本上都是文明人了哈。
匠籍製度,朱元璋把當時的人按職業劃分可大致分為:民戶、軍戶、匠戶。其中民戶包括儒戶、醫戶等,軍戶包括校尉、力士、弓兵、鋪兵等,匠戶分委工匠戶、廚役戶、裁縫戶等。世世代代就這樣,不能改變。順治二年取消。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古龍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