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1 / 2)

小順治聽著十五叔拐著彎兒給那些老王爺們撞木鐘,瞅著他笑而不語。

豫親王摸著光腦門嘿嘿笑, “皇上剛剛提到下西洋和走西口, 臣倒是想起一件事兒。民間老百姓都說走西口,闖東口, 東口到西口喇嘛廟到包頭。山東人過東口很多是為了逃難或者是為了生計,可是這些山西人出關卻不是。”

“他們一大部分都是在山西衣食無憂, 經商的人,卻是離開家鄉拖家帶口的到了綏遠, 遠的喀爾喀也有, 把山西人的大精明、小精明也帶了過去, 所以才有了蒙古人氣的稱呼漢人‘胡紮’的話。”

“朕倒是覺得挺好。”小順治端起他的小茶杯品了一口今年的武夷紅茶,麵對豫親王的疑惑慢慢地分說, “朕對此完全是樂見其成。有矛盾說明漢蒙兩個民族的人在試圖溝通交流,比之前互相不往來甚至仇視對方好很多。”

“至於類似走西口這種自發性的人口遷徙行為……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一方水土不足以養活一方人時, 那裡的人自然就隻能走出去。老百姓們懷著美好的憧憬出發, 為了追求幸福富裕的生活主動踏上遷徙之路。這是大好事兒。十五叔過些年再看綏遠的變化就知道。”

與山東人的逃避戰亂或者災荒不同, 山西人一沒有逼不得已的哀怨,二沒有聽天由命的絕望, 他們主動移民, 徹底把綏遠的蒙古人和內地的漢人融合一起……豫親王琢磨著皇上的話恍然明白過來, 這不就是他們打算朝南方島嶼遷移人口一樣的效果?

而且這個主動比被動遷移的效果好的多多,還不需要朝廷操心勞力地安置他們。

“臣明白了。隻是這樣一來,綏遠那邊……。”

綏遠那邊徹底和漢家人融合對於滿人的危險?小順治輕輕搖頭, “這些年天下大亂民心思安……十五叔不用擔心。”

豫親王點頭,皇上心裡有計較就好,“說起來這些年下南洋的那些人……不光在那些小島安家作戶,做工開礦,心裡還掛念著中原。朝廷每年從蘇丹人手裡購買的錫礦比我們自己開采合算很多,等我們把那幾個地盤打下來,直接就省了移民的事兒。”

“這兩代下南洋的人還念著中原,確實很好。”小順治把目前東南沿海的形勢在心裡轉了幾個圈兒,知道自己無法阻止八旗子弟揮師南下的期待,他也就不再糾結,“小琉球島的人……,最近可有消息?”

聽到皇上提起小琉球島,豫親王的臉色變得鬱悶,“前幾天鄭成功和張家幾家人來信要求去老家祭祖。”

小順治樂了,“這不是進展的很順利?”

豫親王跟著笑出來,“臣就是不服氣。臣這幾年一直在和他們溝通,然而那幫子老頑固堅持在他們活著的時候不回中原,就這麼僵持著。去年臣邀請他們來京城參加武舉和科考,他們也隻是讓家裡的子侄參加。”

“結果他們終於想起來祖宗了,張口就要回來。皇上您沒看到那份信,那口氣,好家夥,比大姑娘上花轎還矜持。”

雖然他沒看,但是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小順治對於十五叔和他們的嘴炮來往多多少少的有所了解,“他們要回來祭祖,我們熱情歡迎……。”他在心裡琢磨著大小琉球的事兒,覺得是時候了。

“西藏青海那邊打下來容易卻是需要慢慢長久地消化,朕的意思最好還是以穩為主先消化消化再打。今年爭取把喀爾喀劃旗的事情解決,明年我們就著手南方的大計劃,正好配合著南方的辦學事宜。”

“這敢情好。”豫親王因為“南方”兩個字雙眼發亮,“西藏和青海那邊自己不亂我們就不著急。臣早就看不慣南方那些人的矯情勁兒,乾脆就直接動手摁頭讓他們無可奈何。”

小順治對此微笑不語,叔侄倆又討論了一番喀爾喀三部汗王到來的接待事宜,然後小順治在豫親王離開後鋪開最新繪製的大清疆域圖,細細地研究。

西藏青海那邊儘可能地保持現狀,“走西口”的民族融合可以把綏遠一帶固定下來,“闖關東”的民族融合可以把東北一帶固定下來,但是下西洋的這批人所在的南洋群島,卻是因為海洋相隔和其他國家的阻撓--很難融合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