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寶“振作”起來,加入弟弟妹妹們的玩樂之事,和三弟一起帶著小獵犬玩森林探險,圍觀弟弟妹妹對著數獨拚圖愁眉苦臉。
他還專門帶著人去一個叫“八溝”的地方,請來一位老廚師給害喜的額涅燉羊湯。
八溝羊湯,還沒開鍋就是香飄老遠,分外誘人。
味道清香而醇厚,質地純淨,鮮而不膻,香而不膩,滋補養身,易於消化吸收,據說食用後人終身回味無窮。
皇上和皇後娘娘一起表示,圓寶孝心可嘉。
圓寶開心,團寶和胖寶默默用著“八溝羊雜湯”。
嘟寶和多寶對視一眼。
當年聖祖爺康熙皇帝在“拉不完的哈達,填不滿的八溝”的山溝溝裡喝到八溝羊湯,還寫下一首詩。
“喜峰口外遠,塞北古道長。野鹿入柳林,八溝羊雜湯。”
嘟寶和多寶一起搖頭,拒絕去想那個可能。
皇上看一眼孩子們沒有多說,倒是圓寶發現弟弟妹妹因著“八溝羊湯”的表情變化,眼睛一眯。
團寶和胖寶也是眼睛一閃。
嘟寶和多寶沒察覺,安撫好自己的小心肝兒繼續用湯。
皇上自個兒樂。
皇後娘娘在用羊湯的間隙看一眼皇上。
直覺告訴她,皇上此刻的笑裡有故事。
皇上用完一小碗羊湯,給媳婦兒夾幾筷子清炒野菜到小碟子裡,對孩子們開口,“明後幾天,膳房會供應不少驢肉,嘟寶和多寶記得不宜多食。”
嘟寶和多寶乖乖點頭。
明後幾天,整個承德山莊都飄著驢肉的香味兒。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粥、驢肉湯、驢肉清炒、驢肉餃子……每天花樣不斷。
八珍驢肉、驢板腸、醬驢臉、麻辣驢肉乾、蒜香驢肝、一品驢皮、鮑汁驢排、一品驢腦、驢三件……每個人都吃的肚大腰圓。
就是小孩子們,或者皇後娘娘這樣有孕在身的人,也一起嘗嘗幾口。
太後娘娘和老福晉們打葉子牌聊天,笑哈哈,“說有孕之人不能吃驢肉,是不對的。”
豫王妃讚同,“太醫明確說驢肉大補,對有孕之人有好處。”
睿王妃也讚同。
皇後娘娘懷第一胎、第二胎都在承德,經常吃幾口驢肉,皇家的五個孩子都是乖巧懂事。
“驢肉性熱,自己注意著適量用用,非常養身。很多老說法兒,說這個忌口,那個不能吃,仔細聽著,謹慎些沒錯兒,但不能全信。”
眾人齊齊認同,一位東北來的老福晉,扶起老花眼睛放下一張牌,笑著接口,“驢肉好,粘豆包也好。”
提起粘豆包,一間屋子的人都笑起來。
太後娘娘解釋,“前幾天《大清快樂報》有個文章,說各地方的人吃什麼,是有定數的。”
“比如粘豆包,關外人喜歡吃,是因為人吃了粘性的、油性的主食後,在寒冷的天氣裡出去狩獵身上有熱乎勁兒。”
老福晉明白過來,也哈哈笑,“怪道。這人喜歡吃什麼,是身體需要什麼。”
眾人紛紛應是,豫王妃順著逗趣兒,“老嬸嬸說的是這個理兒。還一個,就是一方水土出產什麼物事給這方人,都是配好的。”
“就說這小小的粘豆包,冬天的時候天冷我想吃一口,我們家爺從承德弄來一袋子麵,可怎麼也做不出來這個味兒。後麵禦廚說,不光是用承德的粘黍子磨麵,還要用當地的水和麵。”
一屋子的人反應過來,又是樂嗬不停。
睿王妃堪堪停住笑,“說起這個事兒,真的如此。”
“我們家爺前一陣子想念東北的口蘑,可離開東北那方水土,做出來的味兒就是缺點兒。”
“可不是這麼說嗎?哎,說起來,還真想念東北山上的野果子。”
大家夥兒有感而發,無不是說如今樸素飲食養生,但是山珍海味應有儘有,可就是懷念那份屬於“家鄉”的味道。
“東北的口蘑,東北的東珠,東北的皮毛……都要警惕。不要讓我們的子孫將來都不知道口蘑的味道。”
皇上和一乾滿蒙老王爺散步,聽著他們的討論,很不滿意,“老林子都被破壞不說,單說東珠,毫無節製地瘋狂開采,這般下去還能開采幾年?”
一乾人聽了都低頭不吱聲。
他們不是不知道這個情況,可東珠、皮毛、口蘑等物在關內代表著尊貴,他們派將士們守著也守不住。
偷偷上山下河的人,太多了。
豫親王摸著胡子,有模有樣地犯愁。
皇上“眉眼一冷”,剛要開口;豫親王立馬沒有“猶豫”,“要不這樣,前一段時間多爾博不是有個珠寶生意嗎?我們把其他珠寶玉石的尊貴程度,都給提提。”
眾人反應過來,大聲附和。
把其他珠寶玉石的尊貴程度提提,總比皇上來一句“以後不要上貢東珠、皮毛……”好的多多。
還能通過這些珠寶玉石大賺一筆。
皇上……牙酸。
大清國這些年的珠寶玉石生意、成衣生意、服裝設計和品牌打造等等,在他的大力協助下,在多爾博的賣力吆喝下,剛剛為世人所熟知。
好嘛,發現可以賺錢,都冒出來了。
皇上環視一圈兒,過了好一會兒終於大度地開口,“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