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吧,要不要先去飯店吃了飯再回家?”等劉欣雨從車上下來,劉青鬆一邊往自行車上綁行李一邊問道。
劉欣雨確實有點餓了,但是她更想回家吃陳招娣做的飯。
不過她還是看了眼張海生,看張海生怎麼說。
張海生本來與劉欣雨是一樣想法,就是回去吃老媽做的飯,三天沒吃怪想念的。
可是劉欣雨的這一眼卻讓他誤會了,以為劉欣雨餓了,打算在鎮上吃了再回家。
當然不能讓劉欣雨餓肚子,吃了飯回家也行吧。
於是張海生道:“要是餓了,那就在鎮上吃過再回家。”
結果劉欣雨去道:“雖然有點餓,但是我想回家吃我奶做的麵疙瘩。”
好吧,怪我沒卡對點!
既然劉欣雨想直接回家,張海生當然不會反對。
中午雖然沒吃上陳招娣做的麵疙瘩,一桌子六七個菜有葷有素依然讓劉欣雨吃得心滿意足。
下午回到家稍稍休息,參加考試的幾個人就來了,不但民勤大隊的考生全來了,還帶來了其他幾個大隊的考生。
雖然其他大隊的考生沒有全來,卻也將劉欣雨家的堂屋擠了個滿滿當當。
把劉欣雨家的椅子、板凳全都用上,甚至連廚房裡的小竹椅也一起用上,才勉強坐下。
要對答桉當然得先將卷默寫出來。
文科的卷子,劉欣雨基本上能原封不動默寫出來。
理科的卷子隻能讓考理科的人根據記憶一點一點將卷子整理出來,
民勤大隊考文科的不多,其他幾個大隊也一樣,不過有劉欣雨和張海生在,文科卷整理得相當順利。
考理科的人多,占著人多,很快也把卷子給整理出來了。
卷子雖然整理出來了,答桉卻不是那麼容易出來的。
劉欣雨一個人,顯然不可能在一個下午的時間裡完成文理兩科的試卷分析,顯然是不可能的。
劉欣雨還要回學校教學,時間上不太自由,但是大家又迫切想通過答桉來估算自己的成績,做到心裡有數,
經過短暫的考慮,劉欣雨讓大家先討論,集思廣益部總能討論出正確的答桉。
把經過討論認為對的答桉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大家不確定的題目,再由劉欣雨提供解題思路,大家繼續討論。
這樣一來整理答桉的進度明顯加快。
由於劉欣雨本人考的是文科,除了個彆題目基本不用去翻書,因此文科的卷子的答桉很快就整理出來了。
理科相對就比較困難一些,就算大家都認為對的答桉,也可能出現差錯。
劉欣雨在大家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側重講解作文以及大家沒把握的題目。
一直到晚九點終於將兩科的答桉全部整理出來並人手抄錄一份,雖然大家都覺得很累,但是至少手上有了可以參加的答桉,所以累並快樂著。
劉欣雨專門抄了一份理科的卷子和答桉寄給張洪亮,讓張洪亮也對對答桉,估一下到底考了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