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支書倒是向縣裡要了點資助。
說起縣裡的資助,還得說說下午縣長的電話。
縣長書記回到縣裡以後,專門就個人辦廠問題開個臨時的辦公會議。
會議之後縣長親自給大隊打了個電話,就私人辦廠給出了十分明確指示。
私人暫時不能辦廠,讓大隊以集體名義把縫紉機機買下來,把製包廠辦起來。
張支書順勢向縣裡要了些資助,縣長答應從縣財政撥款給民勤大隊。
當然民勤大隊把廠辦起來之後,需要給予縣財政相對應的回饋。
不過現在的烏縣很窮,縣財政能撥的錢十分有限,要把廠辦起來依然是杯水車薪。
張支書不由一聲長歎,深悔向劉欣雨付錢的時候太過爽快,劉欣雨明明提醒了他,結果他腦子發熱硬是一筆付清。
那個時候要是聽從劉欣雨的提醒分期付款,資金雖然還是有些緊張,卻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捉襟見肘。
要不,向劉欣雨借錢,讓大隊先把廠子辦起來,有了利潤再還給她,付利息給她就是了。
大隊長越想越覺得這條路可行,於是就將這個想法提了出來。
結果劉欣雨還沒開口,陳招娣先開了口:“隊長,你這話說的!我家欣雨哪來那麼多錢,她能把這些零部件運回來,一部分是跟同學老師借的,一部分是賒的賬。回京城都是要還的!”
陳招娣這話,大隊長既相信又不相信。
劉欣雨可能沒錢,劉家肯定有錢,要不然怎麼辦廠?!
劉欣雨從大隊長的神情中似乎看出了大隊長心裡的想法,苦笑一聲道:“我本來打算的是留二十台縫紉機五台鎖邊機自家辦廠用。
其餘的機子提個十塊二十塊給賣了,賺的錢還同學老師和賒賬的錢,如果再有多的就給我奶他們廠子辦起來。
隻是可惜計劃不如變化快,現在個人並不能辦廠,我隻能想辦法把這些縫紉機處理掉。
大隊隻要了五十台縫紉機十台鎖邊機以及一些配件,這些錢不足以還債。
我舍不得把辛辛苦苦運回來的零部件當廢鐵賣,也不能辛苦一趟還賠錢。
今天選了那樣一個時間往張大哥家裡送縫紉機,就是想找找潛在的客戶。
能賣幾台是幾台,好歹不讓我虧錢。”
劉欣雨這一番真真假假的話,不但讓陳招娣動容,也讓張支書和大隊長無話可說。
與劉欣雨商量購買縫紉機和鎖邊機的時候,大隊的確隻考慮大隊的購買能力,沒有考慮到劉欣雨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