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年的刻苦攻讀,一九八四年二月劉欣雨順利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
愛丁堡大學英語專業的碩博連讀需要四半年,劉欣雨卻隻用了四年硬是與比她早入學半年的研究生一起修完了所有的科目,拿到了博士文憑。
難得遇到劉欣雨這樣肯鑽石又有思想的學生,費德曼教授當然希望劉欣雨能夠留在愛丁堡,繼續從事相關研究。
劉欣雨卻婉拒了費德曼教授的熱情挽留執意回國。
她已經整整四年沒有回國,更沒有機會見到親人。
這四年劉欣雨幾乎與家裡的親人處於失聯的狀態,僅靠難得收到的幾封書信稍解心中鄉愁。
這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網絡,通訊手段極其貧乏,與辛雨時期留學的感覺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幾乎多一天都不想停留,劉欣雨拿到畢業證書,轉身就訂了回國的機票,揮揮手告彆愛丁堡的師友,不副走一片愛丁堡的雲彩,毅然踏上歸國的旅途。
回國的行程比出國時順利很多,雖然沒有愛丁堡直飛的班機,卻可以從倫敦直飛京城。
經過差不多十個小時的飛行,劉欣雨乘坐的班機於三月四日下午三時許降落在首都機場。
雖然隻離開了四年,當劉欣雨腳踏國土的那一刻不由地就有些熱淚盈眶了。
回來前劉欣雨沒有通知任何人,自然也不可能有人來接機。
下了飛機,領了行李,劉欣雨一個人背著沉重的雙肩包,拖著兩個碩大的行李箱,頂著春寒站在出口仰望京城的天空,臉上是燦爛的笑容。
要不是顧及形象,劉欣雨很想仰天大笑,然後高喊一聲:“京城,我回來了!”
要不是身後有人催促,隻怕劉欣雨還得站在出口繼續發傻。
本來劉欣雨沒打算乘坐出租車,但是行李實在有點多,坐機場大巴到不了暢春巷,還得兩次轉車,實在沒這個精神折騰。
正好有輛出租車過來,劉欣雨連忙招手,在駕駛員師傅的幫助下將行李塞進後備箱。
“師傅往京大開。”劉欣雨上車,報了去向。
駕駛員師傅略有些驚訝地看了劉欣雨一眼,隨即點火起步,車子離開機場直奔京大。
一路上劉欣雨感受著京城的變化,雖然這個變化看似不大,但是變化確實存在,至少馬路上的車輛比四年前多了許多,城市的衛生也有了長足的改善。
快到京大的時候,劉欣雨給駕駛員師傅重新指了路,請駕駛員師傅往暢春巷開。
暢春巷沒什麼變化,依然有些狹窄,考慮到出租車進去以後的掉頭問題,車子到了巷口,劉欣雨就讓師傅停了車。
駕駛員師傅把車停穩,下車打開後備箱,幫劉欣雨把行李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