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子的各種手續辦理的時間有些長,當一切就緒已經完美錯過這一年的六一兒童節。
一是四合院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造,規劃出生產區、辦公區、倉儲區以及員工住宿區。
二是設備到廠需要時間,雖然劉欣雨提前定了設備,但是電動縫紉機比較走俏,並沒有現貨。
三是招聘熟練的縫紉工並不像餐館招小工那麼容易,最後劉欣雨乾脆讓方明從京郊招了十二個年輕姑娘,然後親自上陣進行培訓。
廠址就放在暢春園一號院,經過多方谘詢和考量,劉欣雨決定自己來當辦這個廠的法人,聘請方明擔任廠長。
出於各種考慮,除了劉欣雨和方明這兩個股東以外,張洪亮、方洽還有劉新建都占了麼一點點股份。
不過劉欣雨是理所當然的大股東,占了六成的股份。
方明占二成,剩下的二成中劉新建占一成,張洪亮和方洽各半成。
場地有了,法人定了,股東也有了,廠名和品牌都在劉欣雨心裡,接下來就是跑辦廠執照。
劉欣雨沒去麻煩劉區長,而是帶著方明直接去工商部門進行詢名。
詢名是辦理執照的第一步,沒有重名才能進行第二步。
劉欣雨為廠子取了個極為普通的名字,因此工商部門初審十分順利,心雨童裝廠這個廠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第二步是向所在地的消防部門提交了相關的資料,事實上無論是開餐館還是辦廠都需要通過在消防部門的審核。
喜洋洋餐館之所以沒走這一步,是因為那裡原本就是個餐館。
當然在喜洋洋餐館開業之初,消防部門還是十分認真地上門進行了嚴格的檢查。
要是餐館不符合消防的要求,當然是要停業整頓的。
所幸原先的暢春大酒店在消防方麵做得還可以,劉家接手之後,劉欣雨又盯著進行了一些整改,消防方麵隻會比暢春大酒店做得更紮實,因此並沒有接到消防部門的整改意見。
在開始辦理執照之前,劉欣雨就已經將四合院的改造方案交給方木匠,由方木匠親自帶著工程隊對四合院進行改造。
方木匠忙碌了將近兩個月終於按劉欣雨的要求改造完成,並經受住了消防部門嚴格的檢查。..
執照拿到手,當然還要去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偷稅漏稅這種事,劉欣雨是堅決不會乾的。
劉欣雨定的設備五月底才到,這時方明按劉欣雨要求招的十二個姑娘也陸續進廠。
讓劉欣雨覺得意外的是,方明不但招了十二個姑娘,還外帶招了兩個三十五、六歲的大嫂子。
這兩位大嫂子都有不錯的縫紉基礎,是城裡某大廠的職工家屬,曾經都是廠子屬下的服裝廠的工人,應該算是十分熟練的縫紉工了。
「兩位嫂子為何不繼續在廠裡乾下去?」劉欣雨淡淡地看了眼兩位大嫂子問道。
那位趙大嫂子長長地歎了口氣道:「我們雖然是廠裡的家屬,卻不是城市戶口,因此並不是正式工。廠裡要安置那些回城的職工子弟,隻能將我們這些臨時工給辭了,把崗位讓出來。」
聽得劉欣雨也不由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