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芸隻在京城待了兩天,就匆匆回烏縣去了。
一方麵是不放心兒子,一方麵也是被張洪亮和劉欣雨點醒了,而且她也已經知道醫院卡著護士們的進修機會,她要回去為自己爭取這個機會。
生怕張紅芸衝動,楊鬆林、張洪亮還有劉欣雨都替她支了招,雖然沒有萬全的把握,但是該爭取的還是要爭取。
張大牛則留在了京城,成為心雨童裝廠的門衛。
包吃包住,每月工資二十塊,每半個月可休息一天。
工資待遇和上班時間是張大牛自己與方明談的,劉欣雨沒參與。
張大牛本以為每個月給個十塊八塊就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方明開口就是二十塊。
他還以為給了二十塊,吃飯就得自己解決,沒想到廠裡居然還包吃,而且吃得還是喜洋洋餐館包餐。
再看門衛室,裡外兩間,外間用於值守,裡間是他的宿舍,盤了一張爐,炕桌、炕幾、炕櫃,甚至被褥都準備的十分齊全。
門崗這邊住得並不隻有他一個人,那位負責設備維護和修理的齊師傅就住在門衛室旁邊那屋。
廠裡下班以後,女工們住後院,兩老頭住前院。
偶爾餐館不忙的時候,劉厚興也會過來說說話吹吹牛,三個人偶爾還會喝上兩口小酒。
雖然與在老家的時候比起來一起嘮嗑的人少了,卻勝在沒有那麼多的煩心事。
不會今天這個兒子媳婦吵嘴來找他評理,明天那個孫子孫女哭著要找他要糖吃。
小日子過的比在老家的時候悠閒多了。
劉欣雨學校沒課的時候,基本都在廠裡耗著。
廠子在方明的領導下,漸漸走上了正軌,生產和管理方麵劉欣雨基本已經放手,她現在要做的是培養技術骨乾,主要是打版師、裁剪師和質檢員。
有了合格的打版師,她就可以少操心,隻要把設計稿交給打版師,接下來的打版和裁剪,就是打版師的事了。
廠子剛起步,隻能能者多勞了。
當然相應的,收入也會提高。
劉欣雨的打算就是打版師僅僅隻是負責打版,還得負責裁剪和指導生產。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劉欣雨覺得方梅梅和趙嫂子還林嫂子各有千秋。
趙嫂子和林嫂子縫紉的基礎比較紮實,但是兩人的文化程度較低,都隻是小學文化,很難看懂劉欣雨的設計,總也記不住設計圖上的一些標記。
與有高中文憑的方梅梅比起來,兩人勤奮有餘,靈性不足。
劉欣雨與方明商量之後,將縫紉工分成兩組,趙嫂子和林嫂子各負責一組,引入競賽機製。
一比質量,二比產量,每月評比,分個人優勝和集體優勝兩個獎項,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充分調動大家生產的積極性。
方梅梅與另外一個叫顧婷的姑娘跟著劉欣雨學習打版和裁剪,當然方梅梅是重點培養對象。
顧婷是個不太愛說話的姑娘,與方梅梅是高中同學,都是去年的高考落榜生。
雖然方梅梅才是劉欣雨的重點培養對象,但是如果成婷更適合打版,那麼方梅梅就隻能成為顧婷的助手了。
誰能成為打版師,就看她們學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