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隱藏在文字中的陷阱(1 / 2)

聊了會劉新建考研的事,氣氛就得到緩解。

看時間還早,劉欣雨乾脆把劉新建一起拉進翻譯大軍。

有了張洪亮和劉新建這兩個工科生的加入,翻譯的速度和精確度大大提升。

劉欣雨今天隻帶了內頁最少的那個文件夾,劉新建回來的時候,她與張洪亮一個翻譯英文一個翻譯德文,已經將開篇的前五頁譯了出來,兩人正對著原文進行核對。

有兩頁已經通過核對,正好交給劉新建進行謄抄。

劉欣雨給劉新建分配了任務,就與張洪亮繼續進行核對,等兩人核對到第五頁,問題出現了。

“這裡有問題。按德文的用詞進行翻譯應該是賠償,而不是補償。但是這個英文雖然也有賠償的意思,因為少了‘for’,則更傾向於補償。”通過德文與英文的對比,劉欣雨精確地指出了問題所在。

張洪亮曾經去美國當過一年的交換生,他的英語水平還不錯,但是與劉欣雨比起來存在相當大的差距,特彆在遇到這種需要精準把握的譴詞造句時,與劉欣雨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

不過劉欣雨這麼一提醒,再細細品味,張洪亮瞬間明白了這多半是德方給中方設置的陷阱。

如果隻是個英語翻譯,而不是像劉欣雨這樣既懂德文又精通英文的翻譯,這裡隻怕真有可能直接被德方帶進了語言陷阱,從而造成損失。

賠償與補償一字之差,在這樣一個數十億美元的交易中,造成的損失很可能以千萬計。

張洪亮的後背不由冒出了冷汗。

幸好劉欣雨不但懂德文,對工作更是儘心儘力,就算是這種德英雙語的文件資料,也沒有貪圖便利和輕鬆,堅持兩語翻譯。

如果劉欣雨真的按他開始時建議的隻對英文版進行翻譯,真就一腳踏進了陷阱。

有了這個發現,劉欣雨更加專心投入,堅持以德文為主,英文為輔,德英對照進行翻譯,在過完第五頁譯稿之後,甚至又把前麵的譯稿又過了一遍,結果還真讓她在已經通過的譯稿中又找出了一處類似的陷阱。

第二天劉欣雨帶著譯好的文件來到部長辦公室。

昨天晚上翻譯時發現的問題,讓她清楚的認識到要翻譯好這些文件資料,必須對這個項目有所了解,隻有了解項目的基本情況,才能更好的規避隱藏在文件和資料中的陷阱。

部長問明情況,當然感到十分驚訝,德人向來出了名的嚴謹,當不會出這樣的問題才對。

但是既然劉欣雨發現了問題,就當加以重視。

當然也不能聽劉欣雨一人之言就給德方下定論,得與各方進行商議才能進行後續處理,於是讓劉欣雨先回翻譯室繼續工作。

經過慎重考慮,部長分彆請來以前合作過的德文、英文資深翻譯,讓他們分彆進行翻譯。

翻譯出來的結果,當然一如劉欣雨提出的那樣,確實存在陷阱,要不是劉欣雨仔細,堅持雙語對照翻譯,這些問題很可能讓中方在談判的時候陷入被動,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大損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