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銘遺憾地很陳經理告彆,他的眼睛裡全是不舍,他多希望能再聽一聽陳經理的高談闊論,但是他不行,現實不允許啊,那就再見吧,最好回國之前就不要見了。
“我的天哪,為什麼獼猴桃還有這麼有思想的選片經理。”
“沒有思想怎麼來戛納買片子。”楊如意對這些人更熟悉,其實季銘對楊如意從比較挑剔,到比較寬容的過程,就是看見她努力經營人脈圈的時候——他自己在這方麵是有一點“文青”的,固然他可以左右逢源,也願意向權力人士表達虛假的崇敬,但更多時候他不太想要花費很多精力去經營這一部分。
楊如意幫他做的還不錯,現在隨著季銘在圈內地位的升高,還變得越來越不錯。
一個略微軟乎的經紀人,莫名地適合季銘,具有龐大的商業價值,具有高度的實力保障,但喜歡在自己和整個行業的喧囂之間,掛一道隱隱綽綽的簾子。
“你彆看她在國內一線明星那裡,也不算特彆重量級的人物。但是在很多片子那裡,她也是衣食父母型的了。獼猴桃這些中國視頻網站給出的價碼,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是大家都想要咬一口的肥肉。”
這就是變化。
二十年前,中國電影人等待著外國買家,花費幾萬、十幾萬美金,換成人民幣,就是幾十萬,上百萬之多,已經足夠覆蓋掉成本,還有盈利——畢江西的成名作《路邊野餐》,隻花了二十萬,人民幣。回報高達數十倍之多。
現在,來自中東、拉美、東南亞、南亞,甚至歐洲的小成本電影製作者,越來越把期待的眼神投向中國買家。這個趨勢或許現在還不甚明顯,但確實已經出現。
來戛納,你很難逃過這些話題。
連你的經紀人都會突然給你來一段,這就是電影殿堂。
季銘看向楊如意,搖搖頭。
他很快就見到了殿堂真正的權力人物,戛納的藝術總監蒂耶裡·福茂。
福茂!
很多關注戛納的人,都會知道這個名字,資曆深厚且不受乾擾的選片權,讓福茂成為決定主競賽、一種單元、開幕、閉幕、導演雙周所有這些板塊的入圍片單的主宰者。
“季銘,”福茂的中文名字發音,竟然相當標準,這位跟中國影人打了很多年交道的法國電影人,會一點點中文:“你知道麼,當我在《遇仙降》裡看到你的表演的時候,我跟他們說,可以,再給他們一個月,一定要讓它來到戛納。”
英文交流。
“我必須非常感謝您,給了我們一次非凡的,有關於電影的奇妙體驗。”
“哈哈。”老頭很會聊天兒,他這個位置,跟全世界電影人打交道,也確實需要一點手腕:“我確實非常驚喜,能夠在中國電影裡看到這麼不同的作品。你的電影是這樣,畢江西的也是。
你們要知道,中國電影可能處於一個商業化和藝術化的間隙,最早大家都在拍藝術片,甚至藝術片就等同於電影,然後張開啟了你們的商業大片時代,接著大部分的資源、人才都開始去追逐市場。但電影始終是一種不可放棄的,可以呈現我們的思考的載體。我覺得中國電影儘管有一些特殊,但終究還是會走到這條路上來,商業和藝術,將會共存。”
慣例是不談任何獎項的。
片單由福茂決定,獎項由評委會決定,兩者相互獨立。記
慣例是要合影的。
《我不是藥神》的播放,也得到了慣例的掌聲。
導演文木野、徐錚和季銘,有一個映後的簡短問答會。
主持人在介紹三個人的時候,季銘獲得了很多掌聲——當知道他客串了其中的鋼管舞經理後,甚至還有口哨混在其中。整個氣氛,一下子就非常融洽了呢。
“我並不是這部電影的主演,隻是他們都沒有來到現場,所以我作為參演演員的一份子站在這裡,做一個吉祥物。更準確的說,我是一個離電影最近的觀眾,我在電影裡麵看這部電影。”
交流頗為平淡。
國內的媒體想要問的早就問了,國外的媒體,沒有特彆大的興趣,能報導中國日就不錯了,還要詳細到開幕片的前世今生麼,那就沒什麼必要了。
行禮如儀吧。
季銘撈到了一個拍戲體驗的提問,還挺尖銳的,是不是因為某種審查的因素,導致他沒法跳的更儘興。
“我想是因為劇組沒有準備更多預算,畢竟,解開外麵的扣子,跟你說的跳儘興之間,可能差的並不是彆的,而是片酬。”季銘看看身邊的徐錚,又補充了一句:“我是不是太實在了?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向錢看的演員,導演們不要被剛才的話嚇到。”
哈哈。
沒有誰在這種場合掏心掏肺,戛納有的是各種主題單元讓你發揮。
稍後季銘還參與了一個青年電影人的論壇,晚上看了一種單元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這電影,不太合胃口,但相當多的老外還看的挺投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看明白了。
這一整天,大概是季銘來戛納之後,出鏡最多一天了。
國內媒體,幾乎整天都能拍到季銘,一身休閒正裝,像是電影裡來海邊度假的華爾街金融精英,遊走於不同的圈子,國內、歐洲,電影人、商人,藝術、時尚……
獨眼浪在報導中說“季銘經曆了戛納之旅最繁忙的一天,儘管我們並不能看出他有多少疲憊,麵對每個人都精神奕奕,麵對不同的話題談笑風生,在權力人物和普通同行之間,遊刃有餘……”
……
電影節來到倒數第二天,“一種關注”單元率先公布獎項。
此前頗受熱議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並沒有收獲。
季銘被逮住問感想,以及“是否認為華語電影在本屆電影節並不受青睞?”以及“對明天的頒獎典禮,有什麼自己的期待?”
“……”
這位女記者,來自澎湃——澎湃居然還有記者到戛納來,厲害了。
這麼魯的記者,他也是在戛納頭一次撞見。
“你今天的造型很漂亮,謝謝。”
走了。
留下頗為莫名的記者,低頭看了看自己的小晚禮服,因為很多場合非正裝不許進,所以記者們大多也是晚禮服加身——她這一身,最大的讚美,估計也隻能是挺合身了。
畢江西失手,在國內還是引發了相當大的動蕩。如此前企鵝影視的孫總請飯的時候說的,《地球》幕後的操作者,在入圍一種關注單元之後,就著手開始布置宣傳策略了,此時已經鋪開到一個程度了。
一下子聽說顆粒無收,還是相當有衝擊感。
甚至為《江湖兒女》和《遇仙降》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某前影業公司副總,就在微博上潑了一大盆涼水:“最開始的幾天,《江湖兒女》和《遇仙降》良好的反應,還是讓我有一點點期待的。但是隨著後麵電影首映,越來越多的片子,比如我們隔壁的日韓,以及意大利、美國的一些片子,都得到了很好的評價,在場刊評分上也並不遜色。到目前為止,《燃燒》3.8一騎絕塵,《小偷家族》3.2位列其後,記相對於2.9和2.8的《江湖兒女》以及《遇仙降》,要領先不少。此外,法國國寶導演戈達爾的《影像之書》3分,《冷戰》和《幸福的拉紮羅》也有2.9分。《江湖》並且第四,而《遇仙降》隻得第七——亞洲影片此次還是頗為矚目的。
《地球》的失利和場刊的評分,當然不會影響評委會的決定,但還是讓我們清醒了一點,入圍大年不一定是獲獎大年。而且坦率的說,今年日韓電影得獎的可能性,要比華語電影高,尤其是《燃燒》,讚譽非常多。”
跟喜田、季銘關係不錯的媒體,季銘的粉絲、路人,口風也是隨之下調——能入圍就很牛皮了。
但到了京城時間20號淩晨,戛納盧米埃廳外紅毯升輝,無數記者,以及路邊、樹下、樹上密密麻麻的觀眾,還有很多國家翹首以待的影迷們,依然飽含期待,揪著心等待獲獎名單地出爐。
淩晨一點的各大網站,都隻留下值班記者,等著全名單出來發新聞。
唯有微博,帶領著一群夜貓子,在微博電影,以及一些身處戛納的電影博主等人的快訊播報裡,第一時間關注著戛納的消息。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