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1章 旋風橫掃 譽滿兩都(2 / 2)

“一個周衝夠季銘自稱一輩子的話劇演員,一個溥儀夠季銘拿一個無愧於心的話劇表演藝術家名銜。”

“看了戲的不叫好,那是你不懂戲。”

“往後數新中國以來的話劇角色,有季銘的溥儀一席之地。”

“去之前絕想不到,竟見證了一道話劇史的新印記。”

各種賣弄文采的斷語,比比皆是。

彆小看它們,大部分人是從眾的,很多人叫好,然後很多人還拿牛嗶哄哄的詞彙來形容,最後就是留下了一個印象——是真牛嗶,非常牛嗶。

當《末代皇帝》移師魔都的時候。

滬上老牌報紙《申江服務導報》,在頭版給出“旋風來滬,人藝話劇《末代皇帝》今晚滬上大劇院首演”,小標題“公演引萬人轟動,被譽為近年最佳”,外加季銘的大頭照——就是那張逆光照。

最早是文化報的記者,用了這張圖。

後來可能大家都覺得這張圖特彆有意味,發新聞的時候,都在用它,搞得好像它現在就跟《末代皇帝》綁住了一樣,甚至成為一個logo式的的東西。

社會文化版給了一整版的空間。

從人藝談到季銘,從電影談到話劇,從名家評論到網友爭鳴,最後還有編者按——“編者認為多年來,還未有一台話劇能夠引發這麼大的反響,也未有一台話劇可以在大眾中有這麼高的熱度,當然,它的藝術性也得到諸多肯定……所以滬上的戲迷朋友,一定不能夠錯過,因票務緊張,請特彆關注相關劇院是否有新的加場信息。”

它們用了“旋風”這個詞。

一台話劇,和“旋風”放在一塊,可能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兒了。

顧銳看著季銘,一臉感慨。

“不要那樣的看著我我,我的臉會像個紅蘋果。”

“……你小子怎麼這麼能折騰啊?跟個不坐窩的兔子一樣,跑歐洲去搞得沸反盈天,回國來這才多久,又搞出這麼大動靜?”顧銳說的咬牙切齒:“這回我們中心的領導真說了,你得找時間來合作一次。要不你看你排了國話的,演了人藝的,瞅瞅人說的,周衝怎麼怎麼,話劇圈來了個新人,站穩了腳跟,然後又是溥儀怎麼怎麼,在話劇史上留名——嘖嘖,接著你不得來我們中心演一個?怎麼著也得搞到世界話劇圈來了個中國人吧?”

季銘翻了個白眼,他還真沒有這方麵的念頭。

去倫敦西區,或者百老彙,他是有興趣的,完全不同的一個氛圍,很能夠刺激他的創作欲,但是搞什麼世界影響力,就很虛了。

“記行啊,您說了算。”

“一點也不真誠。”顧銳點了點他:“哎呀,來之前我們幾個人還說的,你頭一回演《雷雨》的時候來我們中心,誰能想到短短時間,就是這麼個光景了。”

“您還感慨起來了,什麼光景啊?我們顧大導升職了唄,是這意思?”

“哈哈哈,沒有沒有。”

“您笑的可真惡心。”

“去你的。”

顧銳真的升職了,現在也算是滬上話劇藝術中心的中層了,而且帶出來的新戲反響也不錯,京城那邊動靜不大,滬上的票房還是非常可觀的——很多戲會這樣的,人藝國話來滬上水土不服,滬上的戲北上也是不受待見。

這就是文化基因的不同。

顧銳從側台看了一眼觀眾席,已經坐的滿滿當當了,各個年齡層的都有:“要是每場話劇都能有這個年齡分布,也不用擔心以後沒人看了。”

季銘打算說點啥,就聽到顧銳呦了一聲:“他老人家怎麼都來了?”

“誰啊?”

他還真不清楚,這些東西也輪不到他來接待。

“馬立人馬老先生啊。”

季銘“啊”了一聲,這位是他拿白玉蘭時候的評審主席,而且這位當初也是給了他很高評價的,季銘在滬上話劇圈的口碑,可以說有相當部分是靠這位老先生的幾句話。

他得趕緊過去。

顧銳吊在後頭,馬立人在退休前就是他單位的,現在也還有名譽職務呢。

“您來了啊?”

“哈哈,如雷貫耳啊,怎麼能不來?”馬老先生精氣神極好,爽朗大笑:“我看《雷雨》的時候就想你得再演一個大戲,能好好發揮,全方位的發揮,後來看你去拍電影了,就想著這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才來,沒想到今天就能看到了,不錯不錯。”

季銘受寵若驚,這位還一直關注他呢:“都是老師們給我機會,我就儘力演好。”

馬老先生點了點他:“說得好,咱們演員,就是這四個字;儘力演好。儘力了,還能演不好麼?演不好的,那都是沒把力氣、心思都用上的。能做到這四個字,我就信你這台戲一定不會差。”

“哎呀,我有點緊張了。”

“哈哈,你千萬彆緊張,今天人可多著呢,你要是出簍子,那可就有意思了。”老先生還挺嗨皮的,他自己是幾十年的舞台成精,一點兒也不覺得登台有什麼緊張,什麼環境,就是練好了,排好了,心裡有數了,上台就是。

季銘點頭。

“行,去準備吧,好好演。”

季銘確實好好演了,對於這位一貫肯定他的老人家,他是有理由多出一份力的。滬上對北派話劇的認可,肯定沒法跟京津地區比的。但《末代皇帝》並不是典型的人藝話劇,它還有原來電影的一些視角和敘事,這一口又是跟滬上是比較吻合的。

當年的亞太中心,十裡洋場,百年商埠,是非常開放的。

演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高的期待,高的熱度,高的表演,高的回響——竟讓一台話劇,成為了普通市民茶餘飯後的談資和話題。

加場無法避免。

甚至有一天兩台的時候,上下午各一台。

季銘的名字,頻頻出現在滬上各種媒介上,與之相伴的,全是“旋風”“大排長龍”“高度讚譽”“強烈追捧”這樣的詞彙。季銘完全沒有想到,他會通過話劇在一線城市夯實了自己的國民度。

互聯網國民度和全民國民度之間有巨大鴻溝。

季銘從網上走到網下的機會之突兀,速度之快,簡直讓無數同行羨慕——互聯網時代以來,真正的國民巨星似乎已經很難再出現,但從季銘身上,他們看到了那麼一絲跡象。記

“啊你是季銘啊?演皇帝的呀,來來來,坐坐,儂咋曉得我這裡?快點快點,上點茶稅。”

顧銳帶著季銘鑽弄堂鋪子時,竟然被一眼認出。

他無奈搖頭:“當年冬皇和梅蘭芳在滬上聯袂登台,估計也就是你這個熱度了。”

噗,扯。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