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自主性很高,”佟鑫宇有點羨慕地跟季銘說道,之前的十幾個種子,大部分參加過幾次工作坊後,都已經回國去工作了,佟鑫宇留在這裡繼續跟組,稍後會跟季銘一起回去。
季銘點點頭,佟鑫宇說的自主性,不單單是不怕苦不怕累,一遍一遍走那種,而是,確實這些演員會自主地尋找一個好的表演狀態。因為他們是很自由的,身體、嗓子,都非常自由,導演也給他們很多空間,所以他們會根據本能和經驗去尋找最舒適和最具效果的表演方案。
在國內,很多音樂劇演員科班出身,演起來一板一眼,如果沒有人協助點撥,演一百遍,好的還是好,壞的依舊壞,這是大環境決定的。比如凱瑟琳,她已經演了十年音樂劇,算上校園時期,接近15年了,國內根本沒有那麼多音樂劇讓人演。
中戲喜歡說解放天性,可能應該朝這個方向走一走。
劇組排練的高效程度,也讓佟鑫宇很吃驚。
中文版的《默》和英文版的,其實排練時間都差不多,一個多月兩個月的樣子。但是這段時間內填充進去的內容,是很不一樣的。
同樣說凱瑟琳,她今天那一段戲,已經演了七遍了。與此同時,季銘在休息之前,演了兩段戲,每段三遍,其他演員,艾琪雖然隻是跳一支舞蹈,但也驗證了很多想法,紅發的蕊兒——英文版叫佩姬,和她的男搭檔羅伯森,共舞到滿身大汗。
排練場地並不大,但卻像一個嚴密的機械機構,每一個齒輪都在流暢地轉動著,這是長年累月建立起來的工業基礎。
大開眼界,就像本世紀初,電影局組織第六代導演去好萊塢看派拉蒙片場一樣——完全不一樣的電影世界。
當季銘和佟鑫宇回到京城的時候,《默》劇組的演員們,就覺得佟導的眼神都綠油油的,跟狼似的。
可怕。
佟鑫宇確實開始調整自己的方式,演員們也在這種更鬆弛,也更嚴苛的方式中,將自己學習到的中國式舞台表演方法,和更西方的表演法融合、調整——在錦鯉的加持下,這一調整,艱難卻堅定地進行著。劇組當下所有留下來的演員,都將極大地受益於這一段艱難的時期。
包括季銘自己。
第一次去倫敦排練,季銘是比較沉默的,他更多的是觀察、學習,思考,他的西區同行們是怎麼排練,怎麼表演,怎麼思考舞台和觀眾的互動,怎麼探索表演的深度和廣度的——然後這一切都在他腦袋裡衝撞。
久違的收獲感。
特彆像當年他演程凱歌的那個短片《豔紅》,開啟了他從舞台到電影的蛻變——這一次,是向一種成熟的音樂劇表演法的蛻變,它貫通中西,根植於季銘對表演長久的積累和思考之上。
……
10月23號,季銘回到國家話劇院——說起來,《雷雨》之後,他都沒演過國話的作品。《默》其實是有國話的參與,但不深,有一位製片主任,是國話一位經驗豐富的執行導演,也算是國話對音樂劇的小小探索。
“挺精神。”周少紅上下看了一下季銘,今天他穿了一身休閒西裝,算是難得的正裝了。因為今天院裡要給他舉辦一個內部的一級演員證書頒發儀式,雖然規模不大,但級彆不低。
周院親自出席,葛副院等幾位副院長,在家的也都出席,另外,國話的一級演員,包括李學健、王英這些老師們,能來的也來了好幾位,剩下包括朱曼、趙晗這些青年演員代表,也有十來位在座。
“我們院裡今年又增加了一位一級演員,可以說,對於院裡的人才培養,打破唯資曆論,主張能者上、庸者下等等,都有很大的意義。季銘同誌還沒有畢業就加入國話,可以說是完全在國話成長起來的自家孩子,他在話劇表演和影視表演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和極佳的市場反響,是一位同時得到了極高專業認同和極大觀眾認同的,這麼一位難得的好演員、成功演員……”周院入心入肺的一番話也是很動人的,季銘其實也很認同,如果不是院裡的幫助和開明,他的路確實不會這麼順當,畢竟,國話和話劇背景,為他擋了太多腥風血雨了,更彆說,國話幾次站出來給他背書,更是情深義重。
所以他說起感想來,完全是發自肺腑。
“感謝周院長,感謝國家話劇院,感謝周姐在內的院裡同事,真的,唯有感謝。在我初出茅廬,一文不名的時候,就給予那麼多信任和支持,在我取得一些成績之後,又給我那麼大的自由和空間……一直以來,都對我愛護有加,無限嗬護……我還是會在舞台戲劇領域,多做一些工作,也希望接下來有機會和院裡一起做出一些好的話劇、音樂劇目……請大家繼續幫助我,鞭策我,謝謝。”
鼓掌,鼓掌。
朱曼在下麵坐著,心裡實在複雜難言。當初這位來演青春版《雷雨》的時候,她萬萬想不到,三年後,會在國家話劇院的會議廳裡見證他拿到一級演員職稱證書的場麵。
簡直玄幻。
再想到那些電影,那些獎項,那些數字,那些時時刻刻出現在耳裡和眼前的新聞消息——她就這麼見證了一位行業傳奇的誕生。
說起來,她已經為和季銘演出青春版《雷雨》,接受過多次采訪了,一遍一遍地描述季銘當時有多不可思議:
“他好像每一刻都在迅速進步,一打眼,再回去看,你就發現他演的更好了”
“他甚至開始指導我們這些正式演員的表演”
“沒有人不滿,真的,他的表演擁有的說服力就是那麼強”
“其實大家都很慶幸,因為確實我們在那一個階段,進步都非常大,對舞台的理解,對表演的理解,更是受益終生的”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真正意義上的天才”。
她也因為這個經曆和當時獲得的進步,成為國話重點培養的青年演員,參演了兩出重點劇目,前程可期——在跟中戲同學聚會的時候,那些依然沉寂的同行,以及早已經轉行的同學,都非常羨慕她,學以致用,真正成為一個靠表演吃飯,靠表演立業的演員。
一切似乎都能說,是從季銘走進小排練室的大門開始的,她第一眼看到季銘,和看此時正在合照留影的季銘多麼相似——怎麼會這麼帥?
太帥了!
季銘從周院手上接過自己的證書,然後和周院合影,然後和院領導合影,然後和全體合影,然後和一級演員們合影,然後和青年演員們合影——最後都要放在宣傳欄和網站上的。
“我院青年演員季銘同誌,成功獲評一級演員!”
於是,驚了全網。,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