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8章 趕英超美!(1 / 2)

我成了一條錦鯉最新章節!

音樂劇版的《默》和電影版的是很不同的,因為表現方式本身就是天差地彆——劇情上,比如這個結局,音樂劇版的就比電影版要更加正向一些。對於一個植物人,能夠在這樣一個想象世界裡,抵達自己夢想的舞蹈巔峰時刻,能夠演繹一支那麼驚心動魄的《寂靜湖》,何嘗不是一種安慰呢?

而電影版更為決絕,求而不得,現實中的絕望,在想象的映襯下,隻會更加絕望——據一位朋友說,當初拿龍標的時候,也不是沒有委員提出過過於消極的評價,但最後上頭還是直接讓過了,主要是消極這種評價,跟黃暴黑政那些不一樣,全看運作手段了,歸根到底,它也是一個藝術片,標準還是有一些差彆的。

季銘在掌聲響起之後,遲滯了兩三秒,才釋然一笑,站了起來。

兩邊數十名演員,包括艾琪的演唱者王柔柔,也登台了,就站在艾琪的出演者旁邊,兩人一個角色。傅成傑、連海洋他們也擠上台來,畢竟是首映嘛,季銘讓大家夥兒都上來,不過就是要往後站站,站在所有首演場演員的後麵。

但這絲毫無損那些洶湧澎湃的掌聲和歡呼聲,穿山過海,鑽進他們的耳朵裡——多麼熏熏然的時刻啊。

他們真的參與了如此傑出的一場作品——毫不誇張地說,這出音樂劇在各個維度上,都是國產音樂劇的巔峰之作,哪怕它不是喜劇,不是全家歡,不是那麼典型的西方音樂劇形式,依然無愧於這個評價。

它的音樂,它的戲劇,它的形體舞蹈,不僅僅在於季銘奉獻出來的毫無短板的頂尖表演,也包括合唱團、舞團在內的其他演員們,包括國家愛樂樂團的現場配樂,包括東方藝術中心大動乾戈地場地改造……沒有人會想到,此時此刻,國內會出現如此高水準的作品。

場館二樓的一角。

有三位外國朋友,正是莫瑞斯、斯圖爾特和一定要跟來的魯迪,縱然他們聽不懂中文,有一些遺憾。但作品的質量和驚人程度,已經完全足以讓他們瞠目結舌。

莫瑞斯靠近到魯迪身邊,湊到他耳朵那裡,小聲兒地說著正事:“你不是很關注各地的音樂劇發展麼?為什麼說中國的音樂劇水平不太行?”

作為常年參與各種音樂劇全球巡演的威斯劇院老板,魯迪確實是西區少有的了解亞洲音樂劇的人才之一,所以最早知道莫瑞斯準備圍繞一個中國人和一部中國電影,做一台關乎莫瑞斯劇院命運的音樂劇,他才會那麼急躁和反對——對魯迪而言,中國幾乎是一片音樂劇荒漠。原創音樂劇微乎其微,票房被各大經典名劇占據大半,剩下能引起一些動靜的,全是英文作品的中文版。

然而,此時麵對莫瑞斯的疑問,他卻有些張口結舌。

這不是他認識的中國音樂劇,建立在高水平技能之上的,獨具清晰審美的,行雲流水仿佛出自一個經驗極其豐富的團隊之手——即便在西區,即便是威斯劇院,多年來似乎也沒有比這更優秀的作品。

太驚人了。

“也許你的運氣太好,找到了這片廣袤土地上,僅有的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那一個。”

莫瑞斯鼓著掌,想著季銘在英文版中的表演,不由讚同地點點頭。他看向斯圖爾特:“你覺得如何?”

“他絕對是一個表演型的天才,哦不,應該說他是一個天才演員,而且又是天才當中表演型天才——句式是不是太複雜了?”斯圖爾特的眼睛還看著舞台上。

莫瑞斯聽明白了,無非就是天才中的天才,日常已經是天才,但登台表演時,還會更加天才。

他們當然不知道,季銘可是一個有登台buff的男人——第三枚金鱗在整場表演中,都在微微發熱,至今還未冷下去。

“我越來越期待《默》在西區首演了。”

“……我也是。”魯迪罕見地認可:“不如把它全球巡演的業務交給為威斯劇院吧?怎麼樣莫瑞斯?”

“讓我想想。”

臭嘚瑟。

……

季銘的左手邊站著導演佟鑫宇,右邊站著艾琪的兩位演員,當之無愧地第一個接過話筒,不論他讓或者不讓,所有人都清楚,包括他自己和佟鑫宇本人,這台音樂劇的靈魂,隻有一個,是毫無爭議的一個——季銘。

他看著台下,那麼多熟悉的麵孔,那麼多不熟悉,但是臉上洋溢著感動和情緒餘味的觀眾,覺得很神奇——當年田明鑫讓他在《雷雨》的首演上發言的時候,他是那麼新奇,那麼激動,那麼心潮洶湧。而此時,作為這片天地的中心,作為享譽海內外的頂級演員,作為功成名就的人生勝利組,他的感受卻幾乎沒有差彆。

依舊新奇,依舊激動,依舊心潮洶湧。

甚至當他開口說話的時候,第一個字都啞在了嗓子眼兒裡。

“……”

但他沒有流淚的衝動,他的生理情緒在剛才的最後一支舞裡被抽空,所以麵上有一種麻木的平靜感,靈肉分離了似乎。

“謝謝。”

掌聲比剛才更熱烈了,仿佛要衝破音樂劇廳剛剛整修好的穹頂,觀眾們也在用掌聲向他致以謝意和敬意——這個年代,對於一個超級流量,花這麼多的精力和時間,做出這麼一台空前的音樂劇作品,何其不容易。

“當我站在這裡,聽到最後一個音符結束,其實有一種圓滿的感覺,好像從我第一次在田明鑫導演的《雷雨》裡登台,到現在為止,我都在為這場表演做準備,我學習表演,學習聲樂,學習舞蹈,不論當時是因為電影,還是因為見麵會,或者彆的什麼原因,但是到此時,都是為這場音樂劇學習的,我不是宿命論者,但我相信,我的心一直在指引我,走到今天,走到現在。

啊,還是要感謝很多人,國家話劇院的培養,公司的幫助,團隊的辛苦努力,以及《默》劇組台前幕後數百人的卓越作為,當然,一直以來支持我的那麼多朋友,也許我們素未謀麵,但我一直都能感受到你們的真誠和心意,也謝謝你們。

謝謝大家,希望大家都能滿意。”

今天的音樂劇廳,掌聲響了很多次,很久。

……

“西區音樂劇”幾乎掐著點兒,發了微博。

“今天有看了《默》公演的,能說說麼?(沒搶到第一天的票,隻有第三天去看sad)”

“等一個。”

“我也是第三天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