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9章 席卷英倫(終)(2 / 2)

“他用毋庸置疑的表演回擊了那些陰謀論者。”

“用蝴蝶夫人來比喻季銘,完全是上個世紀的陳舊思維。”

“又多了一個中國人來賺那些傻子的錢。”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從很多評論裡看到對季銘的揣測,我真的認為那太可笑了。他是中國最有名氣的明星,身價最高的演員,廣受歡迎,國民度高到驚人,也就是說在中國,他有數以億計的擁躉,他有任何必要去歐洲賺錢麼?他參與了一支西區的舞台劇,僅僅是因為西區擁有優良的舞台劇傳統和曆史,這是一個演員對更高藝術境界的純粹追求,任何不合實際的猜測都是對這種純粹的侮辱。”

——“我的中國朋友,不要生氣,總有一些極端分子希望世界大戰,但那隻是少數。”

——“是的,看看英國推特的熱搜吧,裡麵絕大部分都是對季銘的讚美和肯定,我們非常榮幸他能來到英國,並為我們獻上這一出如此精彩的戲劇。”

“我是意大利人,從他第一次去戛納就認識他了,當他走上紅毯的時候,天哪,他是那麼優雅迷人,完全顛覆了我對亞洲人的想象——從那開始,我才知道我以前是如此狹隘。然後我一直關注他,我知道他拍攝了新電影,他拿到了大衛獎,然後來了威尼斯,拿下了最佳男演員,我確認他是個內外兼備的優秀演員,是個完全值得去追逐的大明星。音樂劇《默》再度讓我堅定了這一點,我是特地從羅馬來倫敦看首演的。”

一個意大利小迷妹。

確實如一位網友說的,好評占了絕大部分,可能是因為戲劇藝術相對冷僻而嚴肅的多,所以它得以讓大部分人能夠冷靜地看待,而不是被裹挾——將紛擾帶進藝術,本身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看完了?《默》登上英推的熱搜關鍵字,你幾乎出現在所有大小媒體的版麵上,推特和臉書處處都是你的名字,大家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興致勃勃。我父親曾經跟我說過,在上世紀50年代,有一位女演員靠一部音樂劇風靡倫敦,女人們真相模仿她的妝容,連動物園的新生豹子都以她的名字命名。”魯迪感歎極了:“我沒有親眼見過那個場麵,70、80年代之後,音樂劇再也沒有那種風光了,但今天你在倫敦和英國引發的席卷之勢,我相信絕對不會遜色於你那位同胞。”

“身位中國人,在西區會遇到很多類似詹姆那樣的人和事情,可一旦你足夠強大,你帶來的新鮮感也會讓你獲得遠超本土演員的關注。”莫瑞斯補充道:“當然,你代言的品牌幫了你很大很大的忙,華維現在在歐洲是個火熱的話題。”

季銘把目光從電腦屏幕上移開,點點頭:“所以你去買個它們的手機支持一下吧。”

“沒問題。”

……

季銘在這個聖誕節,非常恰到好處地占據了英國和歐洲民眾的時間和注意力,詢票電話讓莫瑞斯劇院不堪重負,社交媒體上的留言同樣看不過來,郵件也是如此……直到代理商們開始反應過來,將莫瑞斯劇院的票務放在醒目的位置,一切才慢慢平息下去。

從平安夜開始,季銘以一周九場的頻率,連演十二場,近兩萬觀眾得以看到表演,持續地將它捧到年度之交最受矚目節目的位置上。在下戲之後,劇院外滯留的劇迷也越來越多,莫瑞斯不得不安排一個機製,來處理這件事情。

季銘在表演之外,也接受了一些采訪,楊如意懸著心親自飛過來跟著,生怕他一個不小心說什麼犯忌諱的話,讓境外勢力拿去操作話題。而更安全的,當然是時尚領域的工作。

菲拉格慕快高興瘋了。

他們最早找季銘擔任全球代言人的時候,並沒有期待他真的夠全球——但那之後,他在歐洲、北美接連獲獎,並開始擁有自己的知名度,ins數百萬級的粉絲量,也讓菲家喜出望外。然而幸福還沒有結束,短短半年不到,季銘就在英倫和歐洲引發狂瀾,名氣飆升,關注度甚至超越無數本土明星。

這些好處跟白撿的有什麼兩樣?

菲拉格慕於是賣力極了,德國的《elle》,意大利的《》,法國的《numero》,美國的《時尚芭莎》,當然還有英國的《vogue》——短短半個月內,季銘就接連拍攝了五本頂級刊物,包攬歐美五國,並在隨後的一兩個月內快速麵世。

也許很多年之後,一些人會跟魯迪的父親一樣,跟他們說起若乾前的一個聖誕假期,以及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有一個中國演員在英國和歐洲戲劇屆引起過劇烈的波瀾,並將自己和那一年的聖誕一同烙印在很多人的記憶裡,終生難以忘懷。

……

12月26號,聖誕節之後,奧斯卡學院公布了本年度最佳外國電影的短名單,這份短名單包括了10部電影,包括很多季銘熟悉的亞洲和歐洲的製作,譬如戛納金棕櫚得主,來自奉俊昊的《寄生蟲》,以及西班牙電影大師佩德羅·阿莫多瓦的新作《痛苦與榮耀》……大陸地區選送的《默》,位列其中。

儘管這份短名單還不算正式提名,隨後還有十進五的入圍名單,然後才是最後的獲獎,但華語電影也有很多年沒有入圍過短名單了——雖然對奧斯卡的迷信近年來日漸消退,但這個消息的關注度,依然甚至勝過歐洲三大的入圍消息。

季銘基本上對這個消息是錯愕了。

作為主投主創主演,連他都是錯愕的,更不要說國內的其他人了。

但這事實上進一步推高了他的熱度,以及電影《默》在歐美的關注度——此前它在北美點映了若乾場,上座不低,票房不高,因為場次太少。愛麗絲·洛瓦赫那裡突然接到了大量的“商業”電話,藝術類導演突然有了半個市場類導演的待遇。

《默》的國際發行也正式開拔,而在此之前,季銘暫時結束了一周多的演出,把莫瑞斯劇院留給凱拉、海森等人。

一月中旬,季銘從倫敦返回國內,迎接他的是被各種消息轟炸了近一個月的吃瓜網友和各路媒體,當然,還有電影《默》票房數字定在33.9億上的大喜訊,它也得以位列國內影史票房前十的第八位,它的前麵,有第一的《流浪地球》,第三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五的《我不是藥神》,當然,在前三十裡還有一部《遇仙降》。

它們全是季銘的“周邊”,和戰績。,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