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 求婚(1 / 2)

,最快更新我成了一條錦鯉最新章節!

“今日淩晨,第17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正式落下帷幕,大賽也決出了各項比賽的金獎得主。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上一屆來自中國的法國號選手曾芸力奪金獎,實現中國選手在樂器演奏類彆上的曆史性突破後,本屆中國選手再接再厲,更上層樓。呂思清大師的關門弟子,中央音樂學校校友初晴,奪下小提琴分類唯一金獎!小提琴類的金獎分量僅次於最重要的鋼琴金獎,是這一項極具分量的國際音樂大賽最核心的比賽門類之一,中國古典演奏家在這一獎項上的突破,意味著我國的古典音樂演奏教育正在結出豐碩果實。”——《新華社》訊。

這一快訊播送之後,得到了諸如呂思清、徐惟聆、郎朗、趙胤胤、李贇迪等古典演奏領域的華人名家的各項回應。

初晴的老師,央音楊教授在回應記者時表示:“初晴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青年演奏家,在演奏才情和靈氣上,不遜色於很多成名大家。尤其難得的是,她有一種常人不具備的靜氣,我們說每臨大事有靜氣,一個人有了靜氣,就會思考,就會坦然,就能夠敏銳地去感受不同的情緒,特彆重要的就是,她能夠和樂器,和小提琴進入到一種和諧共鳴的狀態,那個狀態是非常難得的。”

呂思清接受央視新聞記者采訪的時候,也是興致勃勃:“她確實非常敏銳,小提琴也好,彆的樂器也好,最終都是要把演奏者對樂章的情感理解傳達給聽眾,對吧?這種對樂章的情感理解,然後將它化入琴弦、音符表達出來的能力,是很看天賦的,往往一個演奏者,她是成是敗,就看有沒有這一份天賦了。”

說到這裡的時候,瀟灑的呂大師,也是調皮地笑了一笑:“當然,這個跟她的家屬,估計也不無關係,大家都知道,她家屬精擅此道嘛,哈哈。”

這段采訪播出的時候,有些後知後覺的網友,還在那裡問。

“她家屬是誰啊?我們很熟嗎?”

於是引來一片“不懷好意”的回複。

——“不太熟吧,好像是個小話劇演員。”

——“聽說也演音樂劇,就是沒怎麼看過。”

——“難道你們都沒有看過他的電影兒嘛?看來我的觀影審美果然小眾的很。”

——“其實也不是特彆不知名啦,人家好歹在國外也是拿過一兩個獎的,雖然那獎咱們國家的電影人拿的少,很多人也都不知道。”

——“說起來,他唱歌也還不錯的,就前段過年不是好些晚會麼,他也參加過一個的,講是不多,但好歹也有人請的呀。”

——“比起唱歌來,他舞蹈確實更好一點,不過舞蹈這玩意,也不排除是彆人幫他吹。”

——“上麵說的都對,跟他媳婦兒比起來,家屬確實差的太多了。”

——“……”

這一通回複,把原博主給弄得頭昏腦花呀,一腦門官司。

“那為什麼呂思清要說她家屬精擅此道,什麼不無關係的。”

——“這就要跟咱們國家的封建糟粕有關了,這媳婦太能乾,要是不把男人拉出來說點功勞,這不是太沒麵子了麼?”

——“對對對,呂思清太讓人失望了。”

——“其實也不全是糟粕,主要是她家屬不是個演員麼,雖然不咋成功,但演員就是乾這一行的,猜上去能夠幫上一點忙,你說是不是有一點合理性?”

博主給弄得昏頭漲腦,一方麵對這種封建糟粕憤憤不平,一方麵又覺得有些隱隱約約不對勁的地方,可又想不明白。

但是他不明白不要緊,一群明白的人,卻開始揣著明白裝糊塗,最後硬生生把“初晴不爭氣的家屬”送上了熱搜,這個拗口的熱搜詞會,最早就是一個“壞蛋”弄出來的。

“呂思清太過分了,初晴拿獎那全是人家自己自小努力,再加上先天天賦不凡,才有這樣的成績。他卻讓那個初晴不爭氣的家屬來分功勞,實在是不合適,希望他可以調整自己的說辭。”

這個熱搜詞裡頭,各種真真假假的話都是,說什麼的都有,大部分還是講那個不爭氣的家屬,各種小成就——拿了幾個不起眼兒的獎,演了寥寥幾部電影,做了一二部音樂劇,在國外搞了點榮譽,一般人卻也不清楚的那種……

討論的那叫一個熱火朝天,不知道的就真不知道的,知道的又全部都在作怪。

這麼在微博上火了幾個小時,終於有人忍不住了。

“我刷了五十頁,沒看到這個演員的一個名字,但是又這麼多人都知道他,我特麼是活在一個平行時空麼?球球你們了,能不能說個名字啊啊啊啊,瘋了。”

——“哈哈哈哈,感覺很有成就感。”

——“終於逼瘋一個。”

——“網友大型精分現場。”

這一波網友戲精大賽,其實整個時間也不是特彆長,因為畢竟誰漏個嘴,這戲就演不下去了。確實如此,“季銘”的熱搜很快就衝了上來,然後和“初晴”的熱搜相映成輝——如果是另外一個演奏家拿了柴賽金獎,或許也有一上熱搜的機會,但是到了爆、沸的程度,是不太可能的。這無關乎什麼封建糟粕,或者娛樂至死,全然是因為,微博熱搜那就是個事兒榜,有的說嘴有的聊的才能上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