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崩於神武五十二年三月初四,上諡曰聖德神武宣仁皇帝,號太宗,九月,葬於京西昌平州天壽山東麓,曰昭陵。睿宗即位。繼而傳二十五帝,至孝宗。時漠北室韋諸部崛起,吞侵北海、金山兩行省,虜酋泰木爾稱汗,揮師南下,互戰數年,各有勝負。後二十餘年,室韋兵鋒轉西,泰木爾先親征,後遣諸子領軍西征,儘取蔥嶺、金山、北海以西諸地,縱橫萬裡。
泰木爾亡,幼子博帖爾繼位,再南下攻周。苦戰十餘年,大周儘失京兆府、北都、東都,陰山、黑水、遼東、隴右、安西、蔥嶺以及淮河以北中原諸地,遷都金陵,相持於淮河、秦嶺一線。
再十五年,博帖爾亡,室韋諸宗王爭位,國內大亂。大周奮起北伐,征戰二十餘年,複中原、京兆府、北都、東都、隴右、陰山、遼東、黑水。此後大周室韋在蔥嶺、安西、北海、金山等地互戰百餘年,皆力竭。政同四年,兩國休戰,以蔥嶺、熱海、葉爾石河為界,以東為大周,以西為室韋。
及兩年,室韋諸王爭位,互戰數年,後裂為四大金帳汗國。大周則國窮民疲,內亂眾起,席卷二十餘省二百六十州。未及五年,亂軍陷京師,思宗自縊,宗室亡於亂軍中不計其數。
大秦太祖時為周室駙馬,封秦王,授應天府尹,兼寧國節度使,領江南諸軍兵馬都統製。率師勤王,至嶺東東德州,聞京師城破,周室皆陷,伏地慟哭,全軍縞素,遍置白旗,繼而北上。大敗亂軍,複京師。
然曆戰亂百年,周室多喪亡,氣運已儘,自太祖世祖立國,太宗奮起,至思宗,傳三十一帝,國祚五百一十二年。
複京師後六年,四方平定,各地及眾臣諸軍三次上表,勸太祖進皇帝位。太祖順天意民心,於京師登基,國號秦,建元洪元,大封開國勳臣,冊四王八公十二侯,立柴氏為後,世子封安王,進上將軍,領京兆府尹。
大秦太祖在位十一年,六十一歲駕崩,安王即位(前周思宗之妹,樂安長公主所生長子),建元弘同,在位二十六年,六十五歲駕崩。皇長子豫王即位,建元成德,在位二十五年,禪位皇二子忠孝王。今上即位,尊成德帝為太上皇,移居大明宮,建元隆慶。
故事發生在隆慶二年,公元15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