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杭州七品以上文武官吏,又各自排開儀仗,到運河碼頭上恭送三位中使去鄞縣。何芝貴可是正四品殿上朝官,萬不能像劉玄這般召之即來,三位必須走一遭,當麵宣旨。
三位中使承旨的船剛消失在眾人視線裡,那邊有驛卒騎著馬汗流浹背地過來了,遞了份文書給到布政使司經曆,氣喘籲籲地說道:“這是三省明發天下的文書,說是國子監祭酒楊慎一楊大人上給聖上的奏章。”
經曆忙不迭地拆開,匆匆一看,身子在那裡不停地搖晃,幾乎站立不穩。臉色慘白的他穩了穩神,連忙將這份文書呈給了李秀其,看完後也是臉色大變。此後,楊鳳棲、王重信、丁居勝等人都一一看過,臉色都不好看。
不到半日,杭州滿城都在討論楊慎一的這份奏章,人聲鼎沸,就跟燒炸了的油鍋。
“臣觀兩浙文武,瀆職弄權,誤國殃民,其不為天下大賊乎?方今在外之賊惟倭亂為急,在內之賊惟瀆臣為最。賊寇者,邊境之盜,瘡疥之疾也;瀆臣者,門庭之寇,心腹之害也…”
“…權者,人君所以統馭天下之具,不可一日下移。臣下亦不可毫發僭逾。皇上令諸臣牧兩浙,蓋任人圖政之誠心也。豈意群賊有代牧之任,遂竊威福之權,漸據脂膏之利,欺上瞞下,酷苛肆虐。”
“…厘清磨勘,整飭吏治,外賊何憂其不除,內患何憂其不絕乎!內患既去,外賊既除,其致天下之太平何有!故臣欲舍死圖報而必以討賊臣為急也…臣感皇上知遇之厚不忍負,荷皇上再生之恩不能忘,感激無地,故不避萬死,願為前驅,端本清源,立經陳紀,使陰邪退聽。為此具本親齎謹奏奉聖旨。”
李公亮搖頭晃腦地念著楊慎一的這份奏章。在座的人神情各異。
這份奏章很簡單,說兩浙倭寇海賊作亂,事急鼎沸,但隻是“邊境之盜,瘡疥之疾”。但真正“門庭之寇,心腹之害”的是那些瀆職弄權、誤國殃民的貪官汙吏。這些才是天下大賊!
然後曆數了兩浙“某些”官吏的種種弊端,痛斥他們原本深受皇恩,代天子牧三吳,不思儘職,卻“豈意群賊有代牧之任,遂竊威福之權,漸據脂膏之利,欺上瞞下,酷苛肆虐。”
於是楊慎一振臂高呼,“外賊何憂其不除,內患何憂其不絕乎!內患既去,外賊既除,其致天下之太平何有!”,他說自己深受聖上再造之恩,願意“不避萬死,願為前驅”,為皇上“厘清磨勘,整飭吏治”,尤其是“欲舍死圖報而必以討賊臣為急也”一句,大有舍生取義,為皇上和朝廷“端本清源,立經陳紀,使陰邪退聽。”
劉玄的奏章隻是彈劾兩浙兵馬司,但楊慎一這份奏章卻是把兩浙文武全給裝了進去,雖然沒有具體點名,但你心裡有數就好。且楊慎一的名望、資曆、官位和能力,不是劉玄能比擬的。難怪兩浙文武官吏看完後,都炸了鍋。
你們師徒這是要把我們兩浙文武一網打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