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紅樓之山海誌最新章節!
“回稟老太太,前兒我去內閣述職,有前輩同僚給我透了氣,兩浙學政的差事完了可能會調我去江西任左參議。”
“啊,不是說要調你回京嗎?”
“回老太太,京裡沒得合適的空缺,而且這一兩年內閣六部有些動蕩,兒子愚鈍,不好參合進去。前輩和好友們便指點我,不如再外放地方。一來可以再積攢資曆功績,二來避避風頭也好。”
“嗯,此話有些道理。隻是這次外放,可有什麼章程?”
“回老太太的話,兒子這次去江西任左參議,不比其它實缺,反正上有藩台,下有臬台、漕司等衙門,想必務虛的多,於是兒子就想著帶寶玉去任職,一是曆練下他,二是有個幫手。”
“寶玉成了親,是該曆練一二。至於幫手,義哥兒不再做你的幕僚了?”
“回老太太的話。張義侄婿這次春闈又未中,絕了會試的念頭,繼續走官吏仕途。他跟劉四郎關係莫逆,這次自然會先去援征行轅效用,分潤些軍功,比什麼都強。”
說到這裡,賈政有些氣苦,他也想著參與到援征中去。可從內閣到樞密院,都知道他是個什麼人。這等軍務大事,下麵多幾個劃水的無所謂。但上麵確實需要做實事的擔著責任,不需要擺幾個泥菩薩供著,便好言婉拒了。
於是想著把寶貝兒子寶玉塞進去,先捐個監生資格,然後去軍前效用,分潤些軍功,也好保個八九品官階,得個實授。反正他對賈寶玉考科舉已經絕望了,還不如走走這條路子。
賈政是看明白,這侯爵以下的爵位看上去榮貴,實際上沒個鳥用。要是沒有實授官職在身,反而容易成為官爭犧牲品,更是禦史們喜聞樂見的目標。在朝中真正能夠延綿不倒的隻有軍將世家和真正的詩書世家。
一個靠打仗,一個靠讀書,從前朝到本朝,都少不了他們。遠的不說了,從前周北伐複土算起,將近兩百年了,勳爵世家不知換了多少茬,可劉家、盧家、韓家、楊家、顧家、富家等都還在。頂多蟄伏一兩代,或是換了女婿頂上,繼續在朝中呼風喚雨。
可是他的如意算盤被賈母和王夫人全盤否定。賈寶玉是她們的眼珠子,心肝尖尖,怎麼舍得放到軍前效用?這是決不允許的事情。
賈政隻能退求其次,想著把兒子帶在身邊好好曆練下,多少把他身上那頑劣懶疲之氣去掉,有幾分長進就好。而且江西是文學鼎盛的地方,出了煙溪先生、末軒公等諸多大儒,把賈寶玉提拎過去,麵授耳染一番也好。
在杭州時,賈政可是親眼看到,原本比賈寶玉還要不堪的薛蟠而今有模有樣的。上有妹夫罩著,下有大舅子提攜著,自己也知道長進,這回準備跟著大舅子一並去援征,隻要去那邊曆經幾仗,回來少不了一個七品實授。
想起來賈政就鬱悶,這等頑劣不堪的薛蟠都能成才,自己璞玉一般的兒子卻還這般混賬。聽說前些日子,感傷幾位姐姐妹妹都走了,跟著媳婦林黛玉在園子裡葬花,還唱了一曲《葬花吟》。
旁人恭維說是風雅之事,賈政卻差點氣死。有這個精力和時間,還不如去多讀幾本經書。
賈政肚子的心思,賈母和王夫人卻是不知。聽了賈政剛才的話,也是有些頭痛。她們都知道賈政的性子,要不是明國維全力幫襯,就憑政老爺和那兩個清客,如何能把兩浙學政事宜和去年的秋闈辦下來?
人家要奔前程去了,你總不好攔著吧。人家還是劉四郎推薦過來的,論情論理,你都不能耽誤人家。可是沒有幫手,政老爺去江西乾什麼?繼續當泥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