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身素敬仰神武帝,隻是高麗荒蠻之地,紫薇遺寶不多。幸而入朝覲見天顏之餘,得以瞻仰紫薇墨寶。日夜不停,手抄了三十六卷,帶在身邊,時時研讀。昨日讀到神武帝意欲以皇九子納高麗王女,以承王嗣,並賜名朝鮮,以正時運。不想當時西北生亂,大軍齊發,皇九子又被授以大將軍王,難以東顧,這才讓敬端大王得以旁支傳承王嗣。”
“妾身每讀以此,總覺得這世事難料,天意難以揣摩。高麗傳嗣近九百年,早已國運不堪,難承這三千裡江山氣運了。”
“郡主可真是有大智慧,大膽魄。”劉玄心驚這位十七歲的高麗女,居然有如此深思,又如此膽大,居然在自己麵前並不含蓄地點了出來。
“妾身出生後,並不受祖父和父王喜愛,養在偏室,隻待長大,配與某位世家權貴嫡子,以收攏其家勢。沒幾年母親過世,我身邊就隻剩下乳娘和她女兒。後來王叔大興君縱亂,侵淩王權,父王橫死,兄長倉惶逃離。當時居然忘記帶了我,幸好乳娘一家拚死相救,才讓我免落虎口狼窩。”
“可憐我乳娘一家,我最親近的人,也是這世上唯一還記掛我的人,千辛萬苦護著我逃到了開京,卻死了個乾淨。我那王兄,跟他那幫股肱之臣,氣都沒喘順,卻忙著爭名份,分權勢。對於忠義之士,連薄棺材都舍不得一口,隻是叫人把我乳娘一家,用草席一裹,亂葬崗一埋。我到現在連個祭拜的地方都找不到。”
“後來王兄把我和侄兒一並送到京師,名義上說得好聽,托得天朝庇護。我那小嫂子,天天秉承王兄的意思,要我賣弄僅有的幾分姿色,能入宮最好,再不濟也要討得幾位王爺或者權貴的歡心,為王兄的千秋大業助一臂之力。”
德真郡主說到這裡,眼睛裡泛著淚花,目光卻異常冰冷。
劉玄默然了一會,突然又問道:“除了紫薇遺寶,郡主還愛其它書嗎?”
“妾身還愛讀前唐史書,曾在《唐書》中讀到狄梁公勸武後,‘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餘年,又欲以三思為後。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爹姑。’”
劉玄不由大笑起來:“郡主真乃巾幗英雄,外臣敬佩。高麗軍民蒙難多年,終有英主應世,大幸大幸啊。”
德真郡主聽了劉玄的話,也終於露出笑容來。
沒有幾天,樸壬勇派人來南浦稟報,說亂軍首領金臨運以下三百四十五人悉數被擒,亂軍七千三百人悉數被執,等候發落。
德真郡主以監國名義傳令,金臨運以下亂軍首領皆斬!亂軍七千三百人,互相檢舉,三人驗證即可定罪,凡有殺人、奸淫者皆斬,其餘從犯五抽一陪斬,剩餘者皆鞭三十。所有亂軍觀刑。首級傳示各道,以典明國法。
繼而德真郡主又傳監國製文,稱值此戡亂平叛之際,為明政令,廢議政府,設軍機處總領軍國事務。上奏天子,求拜天朝上使欽差劉玄為總理軍機使臣,總領高麗軍國事,助高麗堪亂平亂。以六曹分領政務,訓練、參軍、守禦、提調、總戎五廳分領軍務。拜李公亮判吏曹,孫傳嗣判戶曹,徐天德監提調廳,封國勝監訓練廳,樸壬勇監守禦廳,虞遂良監總戎廳。
不幾日,德真郡主傳製,同世子,文武官員扶高麗王靈柩回平壤。至此,高麗政令為之一清。,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