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傷虎不成,反被虎噬。”本秀老和尚微閉著眼睛說道,“浙西大案,可是在劉四郎手裡結的。我等以為會天崩地裂,卻無聲無息了。是他真得沒有抄查到任何把柄,還是另有所圖?”
“我聽聞當初劉四郎大軍把洞源山圍得水泄不通,再看邸報,大小賊首,幾乎無一漏網。”浮連長老輕輕說了一句,禪房裡一片寂靜。
過了好一會,矮瘦老和尚才開口道:“劉四郎此人做事,確實讓人難以琢磨。”
“該不會是他知道聖上實際信佛,供奉了隱蓮、妙智兩位大和尚,所以才暗中放了一馬。聽聞劉家跟皇家有淵源,跟聖上的關係從潛邸時起就很不錯,所以知道這些隱晦底細。”
了因和尚猜測道。
“有這個可能。聽聞劉四郎不僅是聖上欽點的第一位狀元,親收的第一位天子門生,更是禦前最得用之人。兩人關係不同一般,甚至可能劉四郎受了聖上的暗示,才輕輕揭過。”
浮連和尚點頭附和道。
“如果是這樣,我等釋門反倒更不妙了。”本秀老和尚還是那樣老神在在的樣子。
“長老為何這般說?”
“劉四郎能知道聖上與釋門的關連,想必其他人也能知道。可一直以來風平浪靜,沒有露出半分聲息,這才大不妙。”
聽了本秀老和尚的話,三人不由臉色一變。
是啊,從前周開始,因為神武紫薇帝的緣故,武士文人對道門還稍微客氣些,對佛門卻沒有什麼好臉色。一旦哪位皇帝稍微露出些對佛門的好感,朝野上下就會群起攻擊。到了本朝也是如此。這也是佛門在民間地位隱隱第二,但是在官方地位卻一直上不去的原因。
既然劉四郎等人知道當今聖上有親近釋門之心,為什麼不像前輩們那樣抨擊一番,切斷釋門進邀之路?肯定是心裡憋著什麼大招。越是反常,越是顯得這事肯定不一般。
“而今之計,我等要小心再小心,尤其現在奪嫡之事喧囂,我釋門萬不可輕易涉及此事,否則大禍臨頭啊。”本秀老和尚眼睛猛地睜開,掃了三人一眼,盯著矮瘦老和尚說道。“尤其要交代隱蓮、妙智兩個,他們現在得聖上信任,時常能在禦前對談倫佛,萬不可恃寵自傲,心生不端。否則會墜入萬劫不複。”
其餘幾位連忙應道:“貧僧知道了。”
這時,禪房門口有知客來稟告:“稟住持,毗陵侯府遣人送來錢糧油燭,為府上少爺祈福。”
“叫首座明塵去接待便是。”本秀老和尚答道。
“遵住持法意。”
又談了一個多時辰,三位和尚便告辭。浮連和尚拉著了因和尚,矮瘦和尚自走一路,三人從法華寺後門悄然離去。過了一會,後門對著的茶館裡,一人對身邊的人低聲道:“你繼續盯著,我回去稟告一聲。這可是齊大人親口交待的,馬虎不得。”
說罷,起身便離開。茶館夥計熱情地將他送到門口,接到掌櫃的一個眼神,又跑過去對留下的那人招呼道:“爺,我給你換壺茶。”,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