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殿監負責鹹福宮的雜役內侍們抓過來一問,很快就找出可疑之人,兩個小黃門。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麼客氣講了,隻管上刑具,沒半個時辰其中一個小黃門便招了。說這玩意是莒國公給他的,許了兩千兩銀子,叫他埋在鹹福宮指定位置裡。
小黃門猶豫了幾天,實在窮瘋了,貪圖重賞,便做下這死罪。
隆慶帝聽了回稟,當場暴怒,傳旨給侍衛司,將莒國公一家老小,悉數解送到宗正府裡看押,拷問罪行。
莒國公當然是死活不承認這事,這邊還沒問出什麼來,侍衛司在莒國公府隱蔽處搜出十幾個泥塑的草人。有的頭戴腦箍,有的胸穿釘子,有的項上拴著鎖子,每個背後都貼有名字。聽說宰輔閣老、以及劉四郎、廣平郡王吳國公等“仇家”都有幸名列其中。但是最讓一乾人等心驚膽戰的是其中一個草人身穿赭黃袞袍,正寫著隆慶帝的名諱。
隆慶帝聽了回稟,又看了證物,當場吐血暈死過去,直到天明才悠悠醒過來。太醫們看過之後,說是氣急攻心,肝火傷木,並無大礙,隻是需要調養,所以才匆匆散了今兒的禦門聽政。
一時間朝野議論紛紛。
“想不到莒國公這般膽大妄為?”徐文禎搖頭歎息道。他去兩浙沾了份軍功,便回到翰林院任秘書郎。
“他身為慈孝端仁皇後所生的皇長子,算起是嫡長子,所以義理派那些老先生才擁戴了他。隻是此人品行不端,惡劣之名滿朝皆知。後來又牽涉到西山謀逆案,儲君之位已經無望。絕望之下便橫下心來行此大不忠不孝之惡事。”中書省宣讚舍人李桂芳猜測道。
“再如何他也不該如此大逆不道!”虞文彬惱怒地說道。他觀政之後,轉遷為京兆府武清縣知縣,這幾日正好奉公晉府,來京師辦事。
三人說了幾句,都把目光轉向一直沉默無語的李公亮。
“重明,你在想什麼呢?”
“我在想,如此隱秘的謀逆大案,居然半天一夜就給查得明明白白。這查案能力,就是神目禦史劉四郎也要乾拜下風。”
“重明,你是說有人在其中做局?”徐文禎驚問道。
李桂芳遲疑了一下說道:“聽說此案全由司內苑局辦理,難道吳都監牽涉其中?不應該,他是聖上最信任之人,怎麼可能做出這事?”
“隻要有人在前麵引導就好了,自然就能順著查出來。”虞文彬眉頭一挑說道,“如此說來,是有人把證據都準備好了,引著司內苑局查到莒國公身上。能在宮裡有這麼大能耐,隻有皇太後和皇貴妃。”
“皇太後雖然是宮中第一人,但她早幾年就跟先皇移居內北苑,紫禁城裡那些人手隻怕早就消除乾淨了。”徐文禎搖著頭道。
“皇貴妃?”李桂芳沉吟著說道,“想不到居然是她。不過我總覺得差些什麼。”
“應該是有人在外麵配合著她,隻是這個人會是誰呢?忠順、忠廉還是廣平?”李公亮接著說道。
“除了這個外應,我覺得皇貴妃在宮裡還差些火候。紫禁城裡的幾位內相,都不是省油的燈,宮裡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他們的耳目,而皇貴妃未必能拿得住他們。”
“此言有理。如此推斷,此案迷霧重重,非常蹊蹺啊。”
眾人歎息一番,不敢再多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