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張氏一族有救了!(2 / 2)

漢旗不落 任國成 4159 字 10個月前

在這個年代,宗族是人們存活下來的基礎,在大漢百姓眼中,宗族要甚至要大過朝廷,被驅逐出宗族,意味著什麼大家都知道,比開除國籍還要嚴重的多!

這一日,張裕親自帶著心腹可靠的族人,把山穀中所有花曲柳找了一遍,把樹上所有的白色分泌物都刮了下來,然後秘密熬製成蜜燭,最後竟然得了五百餘支!

這山穀中的花曲柳足有百十棵,都長了很多年,很多花曲柳需要數人才能環抱,幾乎每一棵都生了蟲,白蠟蟲的分泌物在上麵一層又一層,能弄這麼多也能理解。

隻不過是一次性的買賣,現在刮了以後便沒有了,倒是挺可惜的。

“咱們可以大規模的種植花曲柳,在上麵養白蠟蟲,專門製作蠟燭。”張淼建議道。

眾人眼前一亮,人工大麵積的種植花曲柳,不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得到蜜燭了嗎?那意味著源源不斷的錢財!

當然,那是未來要做的是,眼前當務之急是賣掉這五百支蜜燭,換為糧食和其他生活物資。

而要想把這些蜜燭賣上高價,隻有一個地方可去,那便是百裡外的襄陽。

經過荊州牧劉表的治理,荊襄已經有十餘年沒有大的戰事,相對於戰亂不休、生靈塗炭的中原來說,這裡簡直是人間樂土,無數的中原士子無數的中原百姓,紛紛攜家帶口遷往襄陽,導致了襄陽非同尋常的繁華。隱隱然已經成為大漢國的文化中心,和最繁華的都會,便是現在的大漢國度許昌都無法與之相比。

而荊州距離三水村隻有百餘裡,從新野往南便在荊州牧劉表控製下,就安全方麵,去襄陽也是首選。

“我親自帶人前往襄陽!”張裕沉聲說道。

張淼卻搖了搖頭:“阿父,你還是留在村中更加合適。”

“這是為何?”張裕問道。蜜燭事情上,張淼是最大的功臣,話語權自然大大增加,至少張裕已經能夠心平氣和聽兒子講話。

張淼道:“從這裡往襄陽路途還算太平,瑾叔做事向來穩妥足以勝任此事,再由我帶著幾個壯丁協助,保證萬無一失。村中剛剛經曆大變,需要阿父您坐鎮方能穩定人心,而且,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阿父帶著去做。”

“什麼事情?”張裕連忙問道,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不知不覺的,張淼已經掌控了局麵掌握了話語權。

“村子被流賊搶劫一空,需要重新修築房屋,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再發生,最好是能修築堅固的堡牆,這樣將來賊人來的時候,咱們可以依靠堡牆抵擋。總不能以後賊人再來,咱們還想這次一樣逃跑吧。

而且,現在還沒有進入冬季,若是抓緊的話,在土地凍上以前,咱們還能再種上一茬麥子。阿父您帶著族人可以先把田地犁出來,我們去襄陽賣掉蜜燭後會買上一批麥種。

這樣等到明年夏季的時候,咱們便能收獲一茬麥子,要比開春種糧食秋後收獲早收成幾個月,可以大大減少糧荒。

畢竟,種植花曲柳至少要一年才能稍微長大,很長的時間內,咱們想再靠蜜燭賺錢恐怕不容易。”

張淼說的很有條理,讓張裕也不自覺的點頭讚同。不過他很快反應了過來,連忙問道,“你也要去襄陽嗎?”

張淼理所當然的點頭:“瑾叔穩妥是穩妥,但為防萬一,我還是幫瑾叔一下的好。”

襄陽,這個時代大漢的文化中心,諸葛亮、龐統、徐庶,這些牛人都在那裡,嗯,還有聽說長得有些醜的黃月英,不知道嫁給了諸葛亮沒有?

襄陽如此好玩,作為一個穿越者,豈能不過去見識一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