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淼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打仗的事情從來就說不準,自古以來,以弱勝強的事情不可枚舉。袁紹兵強馬壯,實力倍於曹操,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但是袁紹本身有很大缺陷,袁紹優柔寡斷,生性多疑,能聚人而不能用人,遇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大義。
當初袁紹為討董盟主,坐擁大軍數十萬,卻畏懼董卓西涼軍強大,根本不敢進攻,袁紹其人日日置酒高會,以至於同盟星散。由此可見,袁紹非做大事之人。
而曹操雖然實力單薄,但卻在中原征戰多年,手下有一大幫心腹猛將謀士,十數年來,曹操伐呂布,驅劉備,敗袁術,每戰必親自領兵,雖偶有敗績,卻終能大勝。
曹操謀略之精深,作戰意誌之堅韌,遠非袁紹能比。故雙方之戰,誰勝誰負還為未可知。”
徐庶微微點頭,認可張淼的判斷。
“確實如此,就領兵之能來說,袁紹相差曹操甚遠。”
崔州平卻不服氣道:“袁紹實力超出曹操兩倍,難道就打不過曹操嗎?”
張淼笑道:“也不是打不過,隻要戰略選對,袁紹必勝曹操無疑。”
徐庶眼睛一亮:“三江賢弟,願聞其詳。”
張淼笑道:“也沒什麼出奇的,無外乎以勢逼人,以靜製動而已。”
“袁紹轄地廣闊,河北土地肥沃,手中軍隊又是曹操數倍,沒必要急著和曹操決戰。隻要派遣大軍守住邊疆黃河一線,防範曹軍進攻,和曹操相持即可。
曹操雖然占據中原,然而經曆了十多年的戰亂,中原之地戶口稀少土地荒蕪民不聊生,根本無力供養大軍,當年曹操和呂布時因為缺糧以人為食便是明證。隻要雙方相持下去,不須兩三年時間,曹操必然支持不住,到時必軍隊缺糧士氣低迷。
而期間袁紹若能選派精銳部隊不時偷襲曹操腹地,必使得曹軍崩潰更快。再輔以離間收買之策,擊敗曹操是早晚的事情。
就怕袁紹以為自己軍力強大,急於和曹操決戰,反而被曹操趁機偷襲以至於潰敗不可收拾。畢竟,論知人善任,論帶兵打仗的能力,袁紹遠不是曹操對手。”
“以靜製動,以勢逼人,深合孫子兵法之妙!”徐庶越想,越覺得張淼說的很有道理。
“若是三江賢弟輔佐袁紹,則曹操必敗無疑!”
張淼卻苦笑道:“元直兄,我也隻是坐而論道而已,並未經曆過大的陣仗。而袁紹自視甚高,手下謀士如雲,豈會聽我這樣的無名小卒的話。”
徐庶笑道:“三江賢弟不必過謙,你現在雖然身份低微,焉知他人不能青雲直上,就如現在的曹操袁紹一般!”
張淼笑道:“若是我擁有一方基業,必然會以元直兄為軍師,咱們兄弟合力,和那些梟雄比上一比,且看這天下究竟誰主沉浮?”
徐庶哈哈大笑:“若是有那麼一日,我願為賢弟驅策,效犬馬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