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說可以隨時走,那就是真的隨時可以走。
他不善言辭,記憶力卻很好。不過幾天的時間,他就已經把蓋聶遊曆七國時寫下的遊記翻閱得差不多了。
這也多虧了蓋聶所用的並不是尋常的竹簡,而是出自他師門的極為輕便的絲帛,可以說是相當便利了——在秦國的紙沒有誕生之前。
韓非並不是很想知道,為何幾年前在秦國製作出來的紙,會有這麼多出現在隱居於趙國之人的書房,看上去還和扶蘇所用的沒什麼區彆,是工藝最好的那一批。
蓋聶在這裡所記下的,都是他昔年遊曆六國碰到的山水精靈之間的故事,帶著各地獨有的風土人情。有些地方著墨不多,然而寥寥幾筆,也能讓韓非看出其間因果。
他在這裡進一步了解了這個世界的另一麵,那那些被隱藏著的山精水怪、草木妖靈等和人族一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在得知了這些之後,韓非心中對故國的愧疚感緩緩消散了些。
在人族和韓國之間,他終究還是選擇了人族。
儘管扶蘇和蓋聶都說過,異族之前如此動作,隻是因為有人在其間煽風點火。隻要抓到這個人,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韓非並不太相信。
異族異族,終究是“異”族而不是人族。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更何況異族幾乎個個都有神通,人族卻多得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幼婦孺。
看蓋聶的記錄就知道了,那些異族大都擁有漫長的生命,有各種稀奇古怪的能力。從前他們大都老老實實遵照盟約不動手還好,一旦有其他異族像那隻白骨妖一樣越過雷池,就會給人族帶來巨大傷害。
而人族現在絕無可能是他們的對手。
由目前所掌控的信息來看,韓非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重啟當年的人皇盟約,憑借盟約上的天道約束來保護自己的族群。
人皇盟約的約束力,他已經在之前的交談中清楚了。
而重啟盟約的先決條件,是人族首先要出一位人皇。
人皇何在?
自炎黃到如今,世事萬千,滄海桑田。
堯舜禹的時代早已遠去,夏商周王朝埋葬在青銅之下。編鐘禮樂曠遠而起,餘韻綿長不絕。
先聖已遠,上古德馨不複。後人不賢,留吾兀自嗟歎。
韓非沉重地歎息一聲。
如此看來,七國之中有能力改變人族四分五裂局麵的,隻有秦王嬴政。
他悲哀地發現,在他所認識的具有神通之人,會站在人族這一邊的,竟也隻有秦王嬴政。
因為秦王想要一統六國,他想成為天下之主。那天下的百姓,自然就是他的百姓。
而合格的王者絕不會放任他的子民被異族所害。
至於扶蘇,他不敢去賭。
韓非教了扶蘇這麼長時間,也算是與他很親厚了。但他後來仔細回想了一番那孩子在提起這些事情時的神態舉止,一個疑問不可遏製湧上心頭——
倘若沒有嬴政,沒有他所在意的那幾個秦室子女,在這個孩子眼中,人族和異族真的有區彆嗎?
韓非不願去細想這個問題的答案。
而蓋聶的態度是明顯的中立,他親近人族,對異族的態度卻也不差,由此也可以看出對方身後神秘莫測的師門昆侖的立場。
 ??至於那位神秘的道長,按照他所流露出來的態度,倘若人族發生意外,他確實會出手相助。
但韓非不確定,對方是不是真的能長久留在人間。
韓非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呼出來。
直到將一切都剖析了一遍,他坐在桌案前沉默了一個晝夜,才在此時做下最後的決定。
便隻能,對不住故國。
*
扶蘇他們啟程回鹹陽時,純青道長並沒有隨他們一道去。
倒不是飛舟裝不下,道長完全可以自己禦風而遊。
他原本是想著護送扶蘇一程,但他臨出發時,忽而收到了天界的傳信,邀他上九天一會。
這件事情純青自然隻告知了同為三千界成員的扶蘇,於是扶蘇才知曉,因為道長通過這方世界意識申請的時空通道過來後,直接就降落在了人間,並沒有和這裡的天界有什麼交流。
天帝是知道世界意識請了外援,畢竟這件事情就是他向對方提出來的。但是他並不知道世界意識請了誰。
按照往常幾次經驗,能夠接下世界意識發布的任務的,基本沒幾個好惹的角色。倘若不清楚對方有什麼忌諱,一不小心招惹到了對方就不好了。
畢竟他是來請人幫忙的,不是來得罪對方的。
因此,有限的幾次尋求外援,天帝都會與對方見一麵,確保己方不給對方添麻煩。
當然。如果對方並沒有那個能力幫忙,那也要提前做好準備。
一個合格的天帝,就是要能屈能伸。否則像某幾個頭鐵的,一不小心就被底下或者上麵的掀翻了位置,可謂仙生艱難。
扶蘇稍稍了解了一下這幾年的道道,便點點頭說:“我知道了,道長自便。”
純青隻說:“待貧道空閒下來便去鹹陽尋你,若有穿界者消息,你我三千界交流。”
扶蘇道:“好。”